學校“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研究”工作總結

坐下來  兩年來,課題組堅持每月一次研究成員研討會:大家一起坐下來,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交流研究成果、討論下一步研究工作計畫

2、規範研究管理

課題研究最講究思路清、目標明。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領導小組科學運作、有的放矢、典型引路、研究工作紮實、成效明顯。

(二)、科研強師,開展課題研究

--致力追求“有效整合”指導新境界

1.構建學習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學校制定了《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學校教師培養方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動。藉助校園網、校務平台,及時上傳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實用的教學資源,供老師自主選擇學習,達到了資源共享和學習促進的作用。

2.構建實踐平台,實現研討互動。

集體備課採用“一人主備、多人研討、反覆研磨、最終定稿”的方式,各年級組教師根據教研組長安排的內容,精心備課,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初稿發布到教研平台相應學科的“集體備課室”中。其他教師利用課餘時間研讀,參與網上研討活動,發帖回復修改意見。網路集體備課,真正實現了交流對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機會的充分均衡,無障礙的參與與探討。開展製作課件互動與共享,從而引進課堂,進行實踐分析、量化比較、總結完善,形成定案,共同享用。

(三)、科研興校,形成課題效應。

1.圍繞“學科整合”,課題組有序地開展了“三學三課三研”活動。“三學”即讀一本課題研究專著,完成三千字學習筆記,外面學習一次;“三課”即一月一節研究課、一節公開課和一節示範課;“三研”即參與課題研究,撰寫一篇教科研論文發表獲獎,以課題組為單位組織一系列活動,以課題組為主的老師撰寫的論文二十餘篇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2.針對“科研”,課題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賽課活動:高級教師示範月活動、骨幹教師風采月活動、青年教師成長月活動、科研教師研討月活動,至今為止我校周洪、顧思維等在市區獲獎老師達20餘人次,

四、課題研究的保證。

課程負責人蘭祥勇,黨支部書記,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曾參與慈雲二中 《農村中國小減負研究》,並取得好的成績。

本課題屬於套用型的科研課題,實驗周期短,操作性強。但是,學校對困難估計充分,專門抽調學校一批參加過課題實踐的研究型青年教師擔任本課題。在這一批教師中,全部均為大專學歷,均在國家級、市級刊物上發表過專業文章或在各級比賽中獲獎,且有很強的理論研究水平。

本課題除了有堅實的領導班子和研究成員外,學校的硬體設施也能夠完全提供保證。學校擁有遠程教育模式三的全套設備,可利用多媒體室、網路教室向學生播放圖文並茂的電教片,學校創建的校園網將確保該課題的順利開展。並設立專項經費為課題的開展保駕護航。

回眸我們的工作,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但由於我校的科研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進行課題研究也是處於嘗試階段,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工作各方面還缺乏必要的經驗。同時,與教學工作相比,課題研究的人力物力還應加大投入的力度,我們的整體研究的理論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而今邁步正卓越,再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新的時期,新的使命,勤勞智慧的刁校人,必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兄弟學校的並肩作戰下,高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旗幟,以更多的智慧和心力,以更大的幹勁和魄力,務實奮進,開拓進取,扎紮實實做好各項教育科研工作,為學校教科研工作形成新優勢、再上新台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