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焚松》宣傳廣告詞

石頭篇

《焚松》需要用的238顆石頭,為什麼非要大老遠跑到花蓮去挑?花蓮的石頭不會比其它地方的石頭聽話。這238顆石頭,大的像桌面,小的像鳳梨麵包。在淨紅色舞台上,撼動人心的藏密音樂襲像你的耳膜,牽動交錯的數條純紅長幔刺激你的視網膜,石頭們有時孤獨地躺在台上,任由肢體動作扭到最大極限的舞者踩踏;有時是舞者由左下角舞到右上角而能腳不著地的惟一憑藉;有時又如爆發般從舞台兩側快速滾向舞者……

你想,普通石頭有這種能耐嗎?

林懷民不認為如此,雲門舞集的男女舞者也不認為如此。

雖然所有地方的石頭不會聽話,聽他們就是堅持非花蓮的石頭不用。

所以,在1999年8月30號,一行人隨著卡車直奔花蓮。像一群在海邊尋覓貝殼的孩子,他們把海口處的石頭足足翻了一次身,然後運回238顆。能夠獲選登台與舞者共舞的石頭,被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據說,沒有標準,但有心情――一種一般人很難了解的不願將就的心情。將和石頭共舞的人是這么想的:躺在花蓮那處海岸的石頭們靜靜受到太平洋純淨的海水沖刷,數十萬年或者更久,可能連動都沒有動過,大概已磨練出平靜的情緒和近乎頑固的毅力,而這正是雲門想以《焚松》替台灣祈的福。

這種石頭舞起來才有感覺。

有些舞者不同意這種說法, 他們的理由簡單得多:比起其它地方的石頭,花蓮的石頭更像石頭,跳起來比較感動。

感動不太像問題的答案。但的確是因為有感動才有《焚松》這齣舞,才有林懷民,才有雲門舞集,才有那么多感動莫名的台下觀眾。不要怕自己不懂現代舞,雲門舞集只是藉由現代舞的形式提供一場視聽饗宴。你坐在台下,隨時準備被台上的一切感動,完全不必擔心懂不懂,因為坐在你前後左右的朋友,也都是為了感動而來,誰會在乎懂不懂!

麵包篇

《焚松》的男舞者單腳站立的地方比這個鳳梨麵包還要小,他還得在上面做出129 個動作。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叫他踩上去,那是一顆橢圓形的石頭,腳掌直接接觸的面積大約一張公車儲值票卡大小。站上去就行了嗎?當然不!林懷民腦海中想的是平衡之外的事,他要舞者忘掉努力維持平衡這件事,才能在上面舞得很快樂。那129個連續肢體動作,絕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除非身歷其境,你真的難以了解為什麼一個站在石頭上的軀體會令人如此感動,還有那一群匍伏在石陣中的舞者;與純紅長幔交纏在一起的舞者;不停做出58次標準五體投地膜拜動作的舞者;在淨紅色舞台奔流滾動的上百顆石頭,敲進你耳朵深處的藏密樂音……感動的理由從燈光乍亮的一刻,直到幕落,不斷出現。或許你看到的是代表人類的男舞者與代表大自然的石頭之間的巧妙互動;或許你看到的是人以平靜的情緒和近乎頑固的毅力應對自然的變化;或許你只看到一位肢體舞動到最大極限的舞者在石頭上做出129個動作,無所謂,你感動就好。

男舞者有感動,因為他每次站上去的舞姿動作一定都不一樣,那小如儲值票卡的方寸之地給他無限可能。林懷民有感動,他要在跨越千禧年時以《焚松》替台灣祈福,祈祝這塊讓他跳了26年舞的土地永遠旺盛。每位舞者和幕後工作人員都有感動,他們將感動地看著台下的觀眾互相傳染著激盪的情緒。如果你坐在台下就好了。不要怕自己不懂現代舞,雲門舞集只是藉由現代舞的形式提供一場視聽饗宴。你坐在台下,隨時準備被台上的一切感動,完全不必擔心懂不懂,因為坐在你左右的朋友, 也都是為了感動而來,誰會在乎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