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智慧講述“中國故事” 讓世界讀懂中國(圖)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XX年,xxxx8次踏出國門,足跡遍布四大洲14國,在國外參加9場國際會議。在外訪中,xx與62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面,就新型國際關係、“一帶一路”建設、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等重要議題發表演講或者署名文章。

一年來,習主席講述“中國故事”,闡明“中國機遇”,提出“中國方案”,表達“中國態度”,在國際社會颳起一股“中國風”。習主席向國際社會展現出大國風度,開拓外交新格局、深化務實合作、分享發展機遇,圓滿完成了XX年讓世界印象深刻的“路演中國”。

今天起,人民網推出“世界流行中國風,xx這樣‘路演中國系列報導。

xx智慧講述“中國故事” 讓世界讀懂中國

人民網記者申亞欣“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在中國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友好交往的故事,鋪就成中國與世界聯繫的橋樑。XX年,xxxx在出訪中,多次在演講時深情講述生動的“中國故事”、“身邊的感動”,用最具溫度的語言,讓世界讀懂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xx是倡導者,更是踐行者。從葉門撤僑行動中的感人瞬間,到陝西梁家河村的今昔對比,他在公開演講中的平民視角、別具智慧的講述,帶來一股外交新風,重塑著中國對外傳播新格局。

講述友誼故事 拉近民眾心理距離

“在不久前的葉門撤僑行動中,中國軍艦搭載176名巴基斯坦公民從亞丁港撤離,巴基斯坦軍艦協助從穆卡拉港撤離8名中國留學生。巴方軍艦指揮官下達命令:‘只要中國留學生不到,我們的軍艦就不離港。今年4月xx首次出訪,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動情地講述了這段見證中巴友誼的故事,感人至深。

今年5月,xx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講到了“200多名蘇聯飛行員援華抗日犧牲在中國戰場”的故事。11月,xx在越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講到了青蒿素與越南的故事,他講到:“今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於上世紀60年代中國為支援越南而開展的抗瘧疾藥物研究。”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拓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分析說,xx在演講中多次提到兩國民間友好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具體到個人,有利於拉近與被訪國感情和精神上的距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交往方式。

講述歷史淵源 增加雙邊政治互信

兩國歷史淵源的故事,也是xx在出訪的公開演講中經常提及的。“230多年前,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跨洋過海首航中國。150年前,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同美國人民一起,鋪設了橫貫東西的美國太平洋鐵路。70年前,中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並肩奮戰,共同捍衛了世界和平和正義。”今年9 月,xx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如此講述。

今年10月,xx在英國議會發表的講話中,多次回顧了中英交往的“過去”。他還回憶起,自己設法尋找莎士比亞作品的往事,並談到了同時代的“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倡議中英兩國共同紀念這兩位文學巨匠,以此推動兩國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xx在演講中,正是用這些娓娓道來的歷史故事傳遞友誼,增強政治互信。XX年12月《學習時報》曾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總結說,xx“善於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同頻共振、凝聚共識”。

講述身邊生活 引發聽眾強烈共鳴

“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今年春節,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網際網路。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出訪美國時,xx用自己的生活體驗講述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真情的話語,打動著在座的每一位賓客。

xx今年的外交收官之行,選擇出訪非洲。他在辛巴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談到了一個叫做“非愛不可”的媽媽團體。“據我了解,旅居辛巴威的華僑中間有一個名為‘非愛不可’(love of africa)的媽媽團體,還有一位連車牌號都被當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 cheng)。他們多年如一日給當地孤兒送去關愛和溫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津友好的‘現在時’,也培育著中津友好的‘將來時’。”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xx用生動的故事,抓住了國外聽眾的興趣點,引發強烈的共鳴。同時,他使國外聽眾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經的誤解,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