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重陽節專題紅領巾廣播稿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個角落不在弘揚著敬老愛老的文化傳統?

常把老年人比作“夕陽”,雖然已至暮年,但他們也曾年輕過,也曾散發出正午時耀眼的光芒,至今仍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夕陽的餘輝多燦爛!

古往今來,有不少偉人是我們敬老愛老的榜樣:恩格斯的父親死後留下大筆遺產,可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放棄繼承權,為了不使身患重病的母親因兄弟間的糾紛加重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他說:“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毛主席回故鄉時,請韶山老人毛禹珠來吃飯,並特地向他敬酒,白髮禹珠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如盡己所能去和他們交往,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情緒;虛心向老年人請教,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行,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學習,讓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放寬眼界,激發對生活的興趣……

“愛老敬老”小故事(一)

暑假裡的一天,我和媽媽乘車到市里玩。雖然是早晨,但太陽光還是肆無忌憚地顯示著它夏日的威力,熱辣辣地照射下來。要不是我一再央求,這樣的日子媽媽是不會帶我出門的。

我們是在家附近的公車站上的車,還好,在鄰窗的地方,我們尋到了兩個座位,心安理得地坐了下來。售票員阿姨仍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遼陽”走不走了?一會兒功夫,又上來好幾個人。不要說坐的地方了,就是站的地方也是人擠人的。車裡悶得喘不過氣來,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終於,車子開動了,有一絲絲的涼風從視窗吹進來,吹在我的臉上、身上,舒服極了。我在心裡暗自慶幸自己和媽媽得到了座位,媽媽也很開心,攬著我的肩頭,衝著我會心的笑了笑。 車子行至中途,有一件事情深深影響了我。那是一個小站,公車從一路疾行之中逐漸減速並停下車來。車身剛剛站穩就從下面吃力地擠上來一位白髮斑斑地老爺爺,只見他滿臉皺紋,駝著背,背部的粗布衣服早以被汗水濕透。他左手拎著一個看起來很重的包袱,右手抓住車頂上的橫樑,以防摔倒。汽車重新起動,老人站在那裡被擁來擠去,處境很是艱難,他又恰巧站在媽媽座位的旁邊。媽媽連忙站起身來:“大伯,您請坐。”

老人推遲了一會兒,終於耐不住媽媽的勸讓,坐了下來。並連聲道謝。媽媽只是微笑著說:“沒事兒,大伯,您坐好!”

那一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媽媽告訴我人老的時候身體不好。我們對待老人就要像對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樣,做人應當富有同情心,做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好孩子。

今天,媽媽給我上了生動的一堂課,我謹記了。

小故事(二):郭愛香孝敬老人

郭愛香是河南鄭州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在她九歲那年,郭愛香的父母雙雙因公致殘,喪失了勞動和行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