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轉眼間,寒假已悄然過去了。思忖寒假所做的事,感覺沒什麼,但是有一點我必須得承認:我的思想觀念有所轉變了。在未放寒假之前,我們宿舍有組織外出打工的,待遇還不錯,就是苦了點。我也想去,想徵求家裡人得意見。在農村,過年是必須回家的。因此也沒有了南下打工的想法。又本想在鄭州打工,去了幾家兼職公司,都不靠譜,工資都沒有保障,如何相信他們。就這樣在鄭州漂泊了一周,嘗盡了艱辛和無奈,於是收拾自己行李回家了。

大學生就業始終是一項難題,沒有經驗的我們面對的卻是複雜的社會。大浪淘沙,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我始終覺的學好專業知識是第一要務。在鄭州漂泊的幾天,不停地奔跑,學會了如何適應生活和理解他人,這也許是我最大的感觸。回家是暫時的修整,蓄積動力,為了更高的騰飛。在家乾農活是少不了的必修課。家裡要修整房屋,我就上了,扶著梯子,半穩半歪的爬上屋頂。站在屋頂上,遙望遠方的感覺還好,之後便開始了幹活。一中午下來,後面的背衫都濕了,幹得蠻得勁的。在家不會一種手藝是會被人瞧不起的。快要過年了,家裡所有地方都要打掃。對於掃地似乎每天都要乾的。屋裡的地以及桌上的灰塵都要認真清洗一遍,打了一盆水,拿了一塊抹布,在有灰塵的地方來回擦,乾淨的水被污染了。對於高的地方,用個棍綁著,這樣比較方便。一天下來,衣服髒了,地淨了;水髒了,灰塵沒有了。在這種愜意的環境裡生活,心情是那么的舒暢。這些體力活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只是我們願不願乾。幹了,我們就能感到快樂,體會生活。對我們也是一種磨練,也教我們如何在社會上立足。

在農村,喜事是辦的最多的在過年這幾天裡。我的堂姐要結婚,少不了陪客,我就是其中一員。這裡面的規矩也是挺多的,什麼撒酒敬祖宗,燒香,三十六拜,挺複雜的。我陪著新郎來回穿梭人道,不停地叩頭。忙碌的一天膝蓋老疼了,走路都打彎。辦這樣的事不僅要用很多的人力,更重要的是財力。我真是搞不懂,但我知道這是必須遵循的,祖祖代代的人都是沿用這樣的習俗。對我來說,心靈的某個地方發生了撞擊,始終不能穩定下來。這只是其中的一件,再過幾天,我的兩個堂哥也要辦喜事,自然少不了這些兄弟的幫忙。在我們那娶與嫁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娶更是麻煩,男方必須早早起來去女方家裡拉嫁妝,中午才能去娶。這其中也少不了錢。回來之後,還要磕頭等。只有到了深夜,整個院子才能平息下來。我經歷了這三件喜事,頗有感觸。我知道我的大爺家裡並不是富裕,這是必須的辦的。一生只有一次,我們已經提倡婚姻自由了,但這些習俗並不能從人們的心中抹去。這些習俗給了我很大的衝擊,一件事辦下來基本上要耗掉家裡的大部分積蓄。作為我們大學生,我只能去感受。這似乎給我們一些警告。

要說另一件事就是過年了。那天下午,家裡沒柴火了,母親叫我去劈柴火。於是提著斧子來到了後院,揀乾的先劈。對又粗又圓的尋其裂紋,用力一搏,結果便是最好的證明。對那粗樹根就要用點力氣,我上身已經光了,這是冬天挺冷的,但是心血來潮,向天大喊,感覺就像荒漠上西北的漢子唱著信天游,乾農活別有一番趣味。冷風吹來,融合身上的汗,有點酣暢淋漓的感覺。在過年的頭天,必須貼對聯,包餃子。我哥不在家,這些都是我的活。從屋裡到屋外,從上面到下面,講究對稱,美觀,覺得這些農活對自己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