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為鍛鍊社會實踐能力我來到了太原流沙坡國小掛職學習兩周時間,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倍加珍惜。在此期間,我一直懷著對新領域的好奇和對教師行業的尊敬,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其中。在實小這座文化氛圍濃厚、學習風氣醇厚的美麗校園,我感動於實小管理者的忙碌,感動於實小教師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感動於學生們的多才多藝,感動於實小深厚的文化精神,有很多收穫,也有很多的思考。

流沙坡國小是一所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並存的兩種不同教育形式的綜合學校。它位於新生里中段66號,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自1958年創辦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指導、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學校的兩種教育都得到長足發展。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擁有較完善的計算機室,多功能教室,自然實驗室,康復健身室,圖書室,舞蹈、美術活動室,及勞動室,擁有150米環行跑道的操場,學校食堂等,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活動,訓練場地。

學校師資優良,高級教師占全校職工人數55%,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全校教職工數的73%,省市教學能手1名,市骨幹教師,高水平骨幹教師8名,全校教師不僅業務精湛,具有良好的師德,而且是學生做人的表率。學生勤奮刻苦,基礎知識紮實,分析動手能力強,學生興趣廣泛、活潑。

學校承擔著,東至建設南路以西,南至并州東街以北,西至東崗巷以東,北至迎澤南街區域內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任務。每年招收適齡兒童90餘人。現有普教班13個,班容量在45人左右。特殊教育班6個,班容量10人左右。

學校以新課程標準指導教學實踐,科研帶路,廣大教師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基礎上調整了自己的角色,正用新課程理念打造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方式,湧現出了一批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的標兵,特別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積累了一些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經驗。近年來先後有10人次在省市區刊物上發表論文、案例,有200餘篇論文獲省、市、區獎,學校在XX年榮獲教學大賽優勝集體獎。學生獲獎人次達300人次以上,其中國標級27人次,國家級101人次,省市級103人次,區級200人次;歷屆特奧會共獲金牌58枚,銀獎39枚,銅獎36枚,省市報刊雜誌200多次以不同題目報導了我校的先進事跡,省市電視台24次播放了我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學校先後9次被授予省市區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先進單位。

一、掛職期間工作概要:

掛職期間,我主要是參予幫助任課教師教學任務,例如:給國小生批改作業,試卷;有時對國小生講課。我參加了習作研討會;掛職學校教學研討活動;學校行政例會、全體教師會、教研組長會各;學校少先隊建隊日活動;編寫了數學月考試卷;堅持每天寫掛職日記

二、不斷創新,讓實小站得高、看得遠。

不斷創新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動力,從XX年以來,實小走在校本研究的創新之路上:從課例研究到案例研究,從推門聽課到白紙化備課,從教育教學敘事到專題反思敘事,從讀書摘抄到二次閱讀,從校本教研活動到這學期的“智慧”教師行動計畫,總是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推進,教師不斷的進步,學校在不斷的發展。在實小這兩周,我親身體驗到了“創新”在實小無處不再。

制度創新是實小不斷發展的保障。制度管理是學校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實小的制度建設完善,所以來到實小,我非常希望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各項制度,想“拷貝、複製”回去。當我和教科室的周主任談及這一問題時,她告訴我,其實制度本身沒什麼,制度管理的關鍵在於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根據問題進行修改,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唯有這樣制度才能不斷促進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有些制度每年都在不斷的修訂。這番話讓我深受啟發,制度的最終目的什麼,這是作為剛接觸管理工作的我應該思索的問題。

管理創新是實小不斷前行的動力。實小管理創新之處很多,最讓我們驚嘆的是校本研究活動中實施教研組長負責的管理制度,實小各學科(包括國小科、兼任學科如科學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大型展示活動都由組長們挑大樑,由組長負責組織、安排活動,進行專業引領,進行常規管理,組內教研氛圍非常濃厚,教研組管理成為教學管理至關重要的環節,實小是怎樣打造這樣的教研組、培養這樣的組長的呢?這都是學校打造學習型組織的成果。

其實,在實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老師們的創新之舉,在建隊日活動中,老師拿著無線話筒用mp4放音樂,藝術組的老師們用線裝的課題檔案古香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