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回訪母校社會實踐報告

一、實踐目的

(一)立足社會,勇於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在改革開放中走向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鍛鍊環節, 也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

才素質的競爭, 隨著人才被推向市場, 大學生的自我優越感將逐漸消失, 發展方向更加撲朔迷離。 因此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作為大學生,我們不能閉門讀書, 而要敞開大門, 走向社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綜合素

質。為提高競爭力,建設祖國不懈努力。

(二)施恩不記,受恩勿忘

離開高中母校已有一年半,雖然每個假期都有回母校看望老師,但是都從未有組織有計畫地回訪母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

師們曾經用半生的知識澆灌我們,如今,我們已經成長即將步入社會,最應該感謝的是一直教導我們的老師。

現在我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聯考經驗和大學學習經歷方面的總結已經較為成熟,我認為,這個寒假正是我回訪母校的好

時機。我不僅可以用我的聯考經驗,和從學弟學妹那收集的經驗為今年的考生答疑解惑,我還可以用我在大學裡豐富多彩的生活

經歷喚起沉浸在書海的高三學子對大學生活實踐的渴望。曾經也有學長學姐這么熱心的幫助過我,我也要將這份幫助傳遞下去。

二、母校益陽市第一中學概況

歲月悠悠,百年滄桑;桃侖教澤,源遠流長

我的中學母校益陽市一中始建於19XX年(光緒三十二年),初名“信義中學堂”,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現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母校益陽一中素以治校嚴謹,教學質量高,“學紹湘賢”而蜚聲中外。百年歷

史,鑄就了學校“勤謹,求實,團結,進取”的優良校風和“嚴、精、活、實”的教學特色。學校北依資水,西傍會龍,校園古

木參天,綠瓦紅牆,環境幽雅,書聲琅琅,是益陽市基礎教育的龍頭學校。

(一)文化底蘊厚重

益陽市一中19XX年由挪威人創辦,是湘北地區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學,百年辦學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和特色,積澱

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萬千計的傑出人才。如原文化部副部長、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揚,中國第一

任教育部長何偉,“國際義人”--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的何鳳山博士

(二)辦學條件優越

目前,學校擁有現代化的科教實驗樓,多功能的圖書館,全省一流的體育館、田徑場、攀岩、文化廣場,高標準的學生公寓。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人性化的服務設施,教室都安裝了空調,配備了“三機一幕”和電視監控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

校園建立了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和千兆網,建立了電腦辦公、閱卷和管理網路,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等設施齊

全,在全省居先進行列。

(三)師資力量雄厚

益陽市一中的師資力量在全市所有中學中是最強的。早在80年代初,市教育局就從全市抽調了50多名最優秀教師集中到市

一中教學。近XX年來,學校在全市重點中學中考錄了近百名教學水平突出的教師到學校任教。市一中教師業務精湛,教學水平高

,在全省十大名校聯考命題中多次獲得好評。學校被市教育局定為全市課程改革示範校。

(四)助學機制齊全

學校實施了優生工程,加大了對優生的選拔力度、培養力度、獎勵力度。選拔就是在全市中選優生;培養就是明確班級、教師

定點培養;獎勵,就是重獎成績居年級前茅的學生。我校設立了“動感地帶”杯獎學金,還有特困生救助機制。確保學生不因家

庭貧困而中止學業,特優生能憑獎學金完成學業。

三、 拜訪校長及問候班主任

今年寒假,我有幸被學校挑選,成為回訪高中母校益陽市第一中學贈送新年禮品的代表之一。我們的任務是將xx理工大學的

紀念賀禮送交到母校副校長張先珍女士的手中,與校長交流並表達我們的感謝。

正月十五後,學校領導老師都陸續上班開始了新學期開學的準備工作。於是我選擇了這個時間段拜訪校長和老師。剛到副校

長辦公室,就看見副校長在與學生家長處理事情,於是我在門外等候。在門外等候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以前副校長都是在台上

給我們高三學子做聯考的動員演講,她激昂的語調,振奮的詞句都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她讓我們從繁重的課業中解脫出來,審

視自己的理想,科學自己的行為。時光飛逝,如今我已經是走出母校的大學生了。看到張副校長處理完事情,我走進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