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文化生活,而且能陶冶同學們的情操,提高了同學們的素質。積極組織同學參加活動使同學們樂得其所,從中受益讓同學們在主題班會中對新學期正真的有所認識和了解。讓新生在大學裡給自己定好位,確定好新學期奮鬥目標,知道自己要用理想、信念、熱心,團結拼搏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做有目標的大學生。

本次的寒假實踐題目是訪問抗戰老英雄,隨著國內近年來對於抗戰歷史和國民黨抗戰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國民黨老兵的經歷也被各大媒體重新發掘整理。不少“老兵”在媒體和熱心網友的“包裝”下,都有著不凡的“抗日功勳”,但又幾乎有著共同的命運:晚年生活艱辛,缺乏社會保障。

以下是本次社會實踐證投1332班的三篇優秀實踐報告:

關於關愛抗日老兵寒假實踐報告

前 言

實踐時間:1月26號 

實踐地點:湖南省長沙市安華山莊老年公寓 

實踐人員:李燕茹 彭瞾睿 成平

實踐內容:探訪公寓董事長——一位退伍老兵的公益歷程 

實踐方式:實地探訪 

寒期社會實踐隊養老院之行 

今天我們4個人來到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河西先導區的安華山莊老年公寓。

這個公寓很特殊,它是由一位退伍老兵斥資建造的。 

(安華山莊老年公寓董事長劉泰安) 

劉泰安,這位曾從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硝煙中拼殺過來的解放軍戰士,自1981年復員回鄉後,就一刻也沒有安閒過。 

已近花甲之年的劉泰安,1973年高中畢業後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村辦教師,至十年動亂結束的第二年便聽從國家的召喚,從軍入伍;1979年,越南軍隊炮擊雲南邊境時,他便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1981年復員後擔任了九個春秋的村治安主任和村支部書記,1990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湧動下,赴廣州創辦了汽車修理廠,XX年,攜帶自己辦廠獲得的贏利,回到望城縣黃金鎮,創辦了當年省會長沙市的第一家民辦養老福利機構:安華山莊老年公寓。 

隨著歲月的流逝,劉泰安已快步入花甲之年,雖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全家步入小康,他從不貪圖享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私奉獻。他目睹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老有所住、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社會需求日益突出,特別是一些老地下黨員、老優撫對象及空巢老人的衣、食、住、行,單靠個人的施捨難以解決尊老養老的社會問題。他身為共產黨員、參戰老兵有責任、有義務共同擔當社會責任,努力探索一條政府主導、民政扶助,媒體推動、社會參與的養老新模式。

思路決定出路。XX年春節剛過,劉泰安醞釀30多年的構想終成現實,先是召開全家諸郭亮會,統一思想,舉全家之力新建一棟老年公寓;隨後將自家的房子拆除騰地,利用空坪隙地建好老年公寓,再則是多方籌集資金,說服親友,將自己30多年的積蓄全部捐出後,又將修理廠、監理公司的房產抵押貸款,籌集1400多萬元,歷經一年半的艱苦努力,新建了二棟高標準的老年公寓,完善了相關配套設施。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5月1日,安華山莊老年公寓正式開業,首批128位老人喜笑顏開入住新公寓,安度幸福的晚年。 

(安華公寓遠景) 

如今,在安華山莊,他將公益進行到底。在五號棟一樓打造了一個“百歲老人之家”,在這裡,百歲老人全免入住,抗戰老兵免床位費。現已免費為12個特困百歲老人和10多個抗戰老兵服務。

百歲抗戰老兵王光亞老人和老伴已經入住8個月了,王老是遠征軍抗戰老兵,曾是黃埔軍校第14期的學生。一說起安華,老人就笑得合不攏嘴,“這裡山好水好人更好,以前住在家裡還要外出買菜做飯,很不方便,現在來到安華後,精神好了,身體也更加健康了。”王老現在每天的生活都過得很規律,每天堅持做健康操、散步,看書看報。滬淞會戰抗日老兵周敏文今年95歲,入住安華也8個月了,提起董事長劉泰安,周老感激不已,“董事長對我們老人非常關心,想得非常周到,在這裡生活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融洽。”

知道老人們在山莊生活得舒心,劉泰安很是欣慰,“再苦再累也值得,也要堅持,要讓老人們在這裡度過一個快樂的晚年。” 

在落日的餘暉下,我們結束了在安華山莊之旅,劉泰安的話讓我們很有感觸,他說:一切都是希望,一切都是夢幻,而所有的徵兆,都是開始。只有行動才是準則。 

是啊,生活中不能沒有夢想,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圓,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實現,生活不能沒有希望,我們不能放棄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