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成果:感悟歷史,尋找抗日老尊

伍濤

指導老師:陳杰

內容摘要:抗戰時期,重慶是陪都,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重慶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個被長期遺忘和淡化的歷史事實,就是十幾萬重慶健兒出川抗日,共赴國難。這批重慶健兒是抗戰百萬“川軍”中的一部分。他們參加了抗日正面戰場的許多重大戰役。大後方,重慶人不偏安苟全,為爭取國家,民族的自由與獨立,勇敢上前線,慷慨赴死,英勇殺敵,可歌可泣。在文字堆里很難找到這段歷史。影視文藝中也少有這段歷史的再現。重慶健兒出川抗日的大量史實,將陸續發掘整理。當年重慶出川的抗日將士部分戰死疆場,大部分後來也身老病死,現在活著的老兵很少了。

實踐目的:我們利用我們的假期空餘時間,對抗戰老兵的採訪做相關調查與記錄。這有利於我們深切的了解歷史,牢記歷史。幫助我們近距離的關注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加深我們對抗戰老兵的關愛。

實踐內容:對周邊抗戰老兵的的採訪記錄和網上報刊等的採訪記錄做相關的編輯和整理。

調查方法:實地調查、書籍報刊、網上發帖

實踐結果:作為老兵他們當然很自豪,從他們說話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從他們的眼神中還讓我看到過去的艱苦生活。我問了一下他現在有沒有什麼補貼,不是他難為情,我也覺得他的補貼太少了,一年也就幾百塊錢,也就一個月的生活費,因為時間短暫,他沒有跟我講太多。作為一個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幾年,因為年齡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員才找到了退休工資,現在他加上低保一個月還是有六百塊錢,也算是夠自己的生活。有個爺爺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講過去的生活的時候眼睛裡都泛著淚花,他雖然不是一名大將,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講他們那個時候很窮,志願去當兵保衛國家,只有國家富強了,自己以後才能富裕。

實踐心得:過去的生活艱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現在的我們生活雖然過得還算不錯,但是是過去軍人通過熱血換來的,在過去中國飽受外來國家的侵略,整的國家不想國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帶領著中國走向一個強勝的國家,他們帶領著軍隊與外來侵略者相抗衡,二萬五千里長征這種艱難的時期,哪一個人不說一個服啊,我們的先輩用自己智慧和身軀為我們打造了今天這個幸福的局面。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為它是用我們前輩的鮮血和生命鑄成;今天的國富民強來之不易,因為我們曾經飽受外國侵略列強的欺侮。所以,請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一、探訪對象及其基本情況:

姓名:胡俊傑

出生年月:1923年11月

現住址: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牡羊坪向家鄉老場

二、探訪對象出生及參軍歷程:

參軍歷程:(簡歷

重慶萬州籍抗戰老兵胡俊傑,今年87歲。1939年入伍,出川到第九戰區湖南,江西參加抗戰。親身參與第二,第三次長沙會戰,歷盡艱辛。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離開軍隊。值此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胡俊傑口述當年那段難忘的歷史。

為當兵吃糧混進軍隊 新兵膽小或大哭或跳船。

我的祖籍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牡羊坪向家鄉老場。家境貧窮,兩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在雲陽一家小煤礦幫人,自己13到15歲在一家小煤窯當童工,在伙房打雜。

1939年9月,鄉里招募壯丁,到處張貼告示,日本人進犯中國,殺人放火,前方戰事吃緊,急需補充兵源,號召青壯年參軍抗日,報效國家。

我當時還差3個月滿16歲,冒充17歲,為了當兵吃糧,托胡家一個堂姐說情,在新兵連補了一個名字。新兵團番號為30集團軍抗日誌願兵團,我編在新兵一團一連。連長叫熊林,團長叫熊科雲,後來在30集團軍特務營當營長。

1939年10月初。新兵團在萬縣高筍塘新營房集結兩日,乘船從萬縣出發,船是民生公司的“民本”號。船行不過2-3里,新兵有人大哭,也有人跳船,膽小怕死,不敢上前線,接兵的長官鳴槍示警,抓回兩名逃兵。新兵團沿水路經雲陽,夔府,巴東,還不到宜昌就棄船走旱路,步行3千多里,草鞋走爛,就打赤腳。經津市,洞庭湖,益陽,銅鼓,路上餐風露宿,累病交加,有的新兵就死在路上。經過30餘天的急行軍,到達江西境內的山口鎮30集團軍總部,新兵補充到30集團軍的72軍和78軍。30集團軍總部後來轉移到修水縣欄古橋王家祠。當時30集團軍屬第九戰區序列,30集團軍總司令是王陵基,王陵基兼任72軍軍長,72軍後來還有一任軍長姓韓。78軍軍長是夏首勛,江津人。第九戰區長官是薛岳將軍。武寧,修水一帶擺了3個集團軍,除了30集團軍以外,還有19集團軍(羅集團,羅卓英部),27集團軍(楊森部)。10萬人左右。日軍也是十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