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接導遊歡迎詞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是首都機場高速公路,92年興建,93年通車。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全長18公里,路基寬34.5米,雙向6車道,兩側路邊各有3米寬的緊急停車帶,全封閉、全立交,設計時速120公里。起點叫三元橋,從三元橋用10分鐘即到首都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路面結構層,引進國外的瀝青改性技術,在普通瀝青中摻和塑膠或橡膠,改變瀝青的高溫和低溫穩定性,使其在60℃高溫下不軟化、零下30℃低溫下不脆裂,還能增強抗磨能力,降低噪音,使用壽命大大延長。使用改性瀝青,這在國內高速公路建設中是頭一家。首都機場高速公路造價為1公里一億元人民幣,號稱國門第一路,來中國來北京,不管你多大的官或者多平凡的人,坐飛機的話都要從這條高速進入北京。

通常我們說到北京了,到哪裡才叫北京?官方規定到三環路就叫到北京了。我們的機場高速起點三元橋就是連線三環路的。什麼叫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叫連中三元。以清代為例,舊時科舉考試全過程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較高級別的國家考試叫做鄉試,在省城進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後稱舉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級是會試,在禮部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生,第一名是“會元”;殿試則在皇宮舉行,皇帝親自主持,赴考者是貢生,考中之後稱進士,此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17人能夠連中三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佳句不知激勵多少學子臥薪嘗膽、懸樑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那么狀元是不是考試成績最好哪個同學呢?其實不是,皇帝看哪個順眼就欽點哪個是狀元。你長得帥就是你了,你就是狀元。所以並不是學得好就行的,不但要學得好還要長得好,一表人才才可以。那么我們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金融風暴後就業壓力更加嚴峻,我們的大學生都說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古代的狀元為什麼要有學識,還得長得帥呢?為什麼呢?因為皇帝要做文章給天下人看,中狀元後通常要高頭大馬披大紅花遊街示眾,皇帝要讓天下人知道努力讀書會出人頭地,有很高的榮譽。但是如果一個長得很醜的同學考中了狀元那怎么辦?皇帝會覺得很沒面子,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那么做狀元是不是很威風呢?其實不然,因為個人的因素或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尤其是古代有很多制度專門用來限制狀元的,因為狀元聰明,帥氣,對皇帝來說是高度危險人物,會搶我皇位泡我妞。最變態的是五代時南漢這個朝代規定做狀元者,必先受宮刑,也就是閹了,管你多帥,也沒什麼作為了。關於狀元郎的有趣故事還有很多,這個我們可以留到去故宮的時候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