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材料

融合發展結碩果 博湖遍開團結花

------博湖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紀實

博湖縣位於天山南麓,以境內的大漠平湖-----博斯騰湖而得名,總面積3808.6平方公里,全縣轄5鄉2鎮,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縣,有蒙、維、回、漢等18個民族,其中:漢族37800人、蒙古族4125人、維吾爾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5.7萬多各族人民在湖濱這塊風水寶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融合文化,培育出鮮艷的民族團結奇葩。

自1982以來,特別是1990年博湖縣被自治州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之後,全縣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民族工作實際相結合,高舉民族團結進步的旗幟,開創了博湖民族團結工作的新局面,譜寫了博湖民族團結奮鬥歷史的新篇章。各族人民模範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自覺性、積極性大大提高,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係更加密切,民族團結出現了新的局面;湧現出了一大批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如:國家級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縣糧食局、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小那斯兒等,2005年,博湖縣又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這種好形勢是各族幹部、民眾不斷提高對民族團結和黨的民族政策重要性的認識,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艱苦努力 、勤奮工作得來的。

一、領導重視,常抓不懈

20多年來,博湖縣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對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因而全縣各級黨組織都很重視民族團結工作;縣上專門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主任,由10多人組成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委員會,多年來,書記雖換了多任,但這項工作卻延續不斷。與此同時,各鄉、鎮、縣直各單位也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切實把民族團結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各級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了對民族團結工作的領導。在每年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中,他們堅持以月促年做到了“三抓”一是抓規劃,訂製度、訂措施;二是抓落實,檢查督促;三抓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他們認為,要搞好全縣的民族團結首先是縣委要抓,二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搞好民族團結,這是搞好全縣民族團結的關鍵,因此縣委“一班人”是從自身做起,堅持兩月學習一次馬克思主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制度,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經常檢查縣委班子在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加強民族團結方面的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1982年以來,他們堅持每年舉辦一輪民族團結教育和民族政策和理論培訓班,通過縣黨校這個陣地組織縣直機關支部委員和副科以上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帶頭宣講,教育各族領導幹部認真執行黨的民放政策,帶頭搞好民族團結。重視關心和照顧愛國宗教人士生活,縣委、政府在春節、古爾邦節、肉孜節安排縣級領導看望和慰問宗教人士,全縣每年為30名宗教人士發放生活補助費十多萬元。著力支持少數民族團結教育,衛生、文化和經濟發展,加大少數民族發展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先後爭取少數民族發展項目19個,向上級爭取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178萬元,少數民族教育、衛生、文化和經濟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各族領導對民族團結工作做到了有部署、有檢查、有表彰、並能以身作則、帶頭搞好民族團結。1995年12月,原縣委書記張博到查鄉敦村慰問“三老人員”了解到該村一位名叫玉素甫的維吾爾族青年,才17歲,由於父母雙亡,留下兄弟姐妹5個,小的只有5歲,看著5個無依無靠的孩子,他心裡很難受,從此每月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50元錢,定期送到孩子手裡,逢年過節還給孩子送去衣物,從不間斷,在張書記的影響下,村里很多民眾都向玉素甫家伸出了援助的手,幫助及時播種、收割,提高種植技術,使這一家孩子擺脫了困境。現在老大已經結婚,其他4個孩子都在繼續上學,提起張博,孩子們總是含著眼淚說:“他就象我們的大大(父親),對我們太好了”。現任縣委書記濮玉東同志上任伊始即在工作中十分尊重民族領導幹部,重視發揮少數民族幹部的積極性,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了縣委“一班人”的團結。縣長艾仁恰拉同志,帶頭學習雙語,虛心聽取漢族領導幹部的意見,遇事共同商量,帶頭維護民族團結;縣委副書記、紀檢委書記那永剛同志多年來自覺把民族團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處處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對少數民族紀檢幹部從工作上大力幫助、生活上關懷備至,受到各族幹部的好評。在縣委“一班人”的帶動下,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和各民族領導幹部之間做到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為他們鞏固和發展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