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赤子——記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隋志遠

大 地 赤 子

——記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隋志遠

悠悠的呼蘭河水猶如一條白練,彎轉曲折地流過松嫩腹地,不僅孕育了人傑地靈的蕭鄉故地——呼蘭,而且也孕育了隋志遠如同呼蘭河一樣寬廣的胸懷。他以黑土地般的赤誠,在蕭鄉大地上,普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奉獻之歌。

隋志遠,男,44歲,中共黨員。擔任過村書記,副鎮長,副書記,現任呼蘭區白奎鎮黨委書記。先後榮獲縣抗洪搶險模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標兵,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市優秀共產黨員,市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優秀基層幹部標兵等榮譽。

總理的囑託

1998年夏季,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無情地襲擊了沿江兩岸的城市和村莊。8月31日,洪水剛剛回落,朱鎔基總理就來到呼蘭縣利民鎮水利村考察災民安置工作。當他看到只有275戶的水利村,在短短10天內就安置災民208戶632人,村民與災民一起吃住,和睦相處時,朱總理感到十分欣慰,握著村支書隋志遠的手連聲說“好”,當他得知村黨支部已經幫助災民找到了服裝加工、勞務輸出等生產自救門路,且水利村還是“省級文明村”時更是高興,笑著對隋志遠說:“這說明黨支部很有號召力,戰鬥力,你也很有能力,可以當鄉長了。”同時又說道:“村支書的擔子很重啊!不要辜負人民的希望,好好乾!”總理情深意切,語重心長的話語感動著周圍每一個人,也讓隋志遠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不辜負人民的希望,總理的這句囑託,成了隋志遠永遠銘刻在心的座右銘

朱總理沒有看錯人,隋志遠確是一名十分優秀的農村基層幹部,魁梧結實的身板好象有使不完的勁,黑紅的臉龐,濃眉大眼,眸子裡透著北方漢子特有的那種頑強樸實的神情和剛毅堅韌的意志。他擔任水利村黨支部書記僅僅三年,就把一個貧窮混亂的“黑三角”,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變成了“金三角”。

水利村,瀕臨北松浦、徐家兩個火車站,交通便利,全村3千多畝耕地,1160口人。1995年以前,這裡經濟落後,管理混亂,班子軟,人心散,治安惡化。5年裡全村僅盜竊案件就發生112起,13人判過刑,村委會14間屋子塌了10間,院內雜草一人多高。1996年1月,隋志遠就任水利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闊斧,首先從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四大難題入手,重塑黨員幹部形象,重樹黨支部的威信。一是遷移取土坑,解決占用8000平方米高產田的問題;二是遷移村內打穀場,解決民眾生活環境污染問題;三是從村辦企業創收里撥出16萬元改造低壓線路,把村民電費由每度1.05元降到0.55元;四是聚集各方面力量把村裡的街道修建成了砂石路。一年後,又在道路兩旁種上了丁香、垂柳,主街安上了路燈,街口建了大花壇。村民們說“做夢也沒敢想水利村能在一年裡變成這個樣!隋書記沒說的,行!”

隨著黨員幹部威信的逐步提高,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也不斷增強。為了提高村民素質,徹底改變閒、散、亂、髒的村氣民風,隋志遠趁熱打鐵,從“心”開始,他在村民中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這個“十星級”標準內容廣泛,大到愛國愛黨、科技致富、尊師重教、移風易俗、計畫生育,小到家和鄰睦、勤儉持家、助人為樂、講究衛生等,號召村民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每戶每人必須掌握一門科技致富技術,家無輟學學生等,環境衛生要求得更為詳細,要求柴草垛要堆在離村屯300米以外的距離,院內井然有序,綠化美化,無亂扔亂堆現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