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行為的靈魂---誠信

3、誠信有利於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提高素質。一個人是否成才,是否對單位和社會有貢獻,主要在職業生活的實踐中學習和鍛鍊。誠信是人們職業生活的指南,是社會主義新人必備的品質。它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發生深刻和經常的影響。因此,只有加強誠信教育,才能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提高素質;才能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三、當前會計誠信存在薄弱之處

注重全局、公正執法、誠實守信、甘為公僕是會計工作者誠信的具體內容。通過以往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了廣大會計幹部職工的誠信觀念,促進了會計工作業務的正常開展。我國財政部已陸續頒布了21部《企業具體會計準則》,推動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進一步加快了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但是,目前會計工作的現狀令人很不樂觀。一是假賬泛濫,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一些單位負責人指使和強令會計人員任意篡改會計數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會計報表,以謀取私利或小團體利益;二是會計違法違紀手段更為隱蔽,不斷變化。會計基礎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薄弱,財務管理混亂,私設“小金庫”,以權謀私現象時有發生,為貪污挪用公款等不法行為大開方便之門。為此產生了只要為謀取私利或小團體利益,不管全民集體,不管重點一般,不管長線短線,一律開放“綠燈”,該控的不控,該監督的不監督的錯誤行為;對一些違法、違紀、不合理的現象,因對方是熟人、親朋好友或有密切關係的單位,而“手下留情”,包庇慫恿等。這些錯誤思想和行為都必須在今後給予糾正。

四、如何加強會計誠信建設

造成會計誠信缺乏的原因的多方面的。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有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有體制不完善不健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重視對誠信的理論教育。誠信是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它的理論建設,旨在使會計工作人員形成正確的誠信觀念,用於分析判斷職業活動中的道德問題。誠信的認識是對誠信原則、規範及其必要性的了解和認識,即會計工作人員不僅要了解會計誠信要求及規範,而且還要了解為什麼必須遵守這些規範和要求。提高誠信的理論認識,常用的方法是灌輸引導法,即採用各種形式和方法普及誠信常識教育,特別是開展針對誠信要求的宣傳教育,“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同時,要結合本單位的業務實際和隊伍的特點,把教育寓於業務工作和各種活動之中,尋找幹部職工樂於接受的形式,引導他們認識開展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如舉辦誠信競賽、召開專題演講會,進行“假如我是辦事者”、“滿意在會計”等具有行業特點的活動。讓幹部職工當主角,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要建立健全會計誠信規章制度。要在教育的基礎上注重誠信規範和監督制約、激勵機制的建立,培育防範行業不正之風滋生,保證高效、優質服務的約束機制。誠信規範的制訂,既要體現共性又要突出行業特點;以清正廉潔為重點,兼顧政治思想、敬業、為民、業務素質等,簡明易記,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建立,既要具備內、外部監督,完善上下級之間的制約,也要從獎金、進修、職稱、工資、住房、晉級、晉職等切身利益方面進行激勵,並要注重從精神方面予以獎勵,促使誠信規範真正成為廣大會計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