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婦聯工作的含“經”量

3、既“牽線搭橋”又“授之以漁”,轉移婦女有新突破。由於近兩年我市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力度的加大,本地企業的用工需求激增,一大批企業虛位以待,尤其對熟練的技術工人求賢若渴,為此,市婦聯把婦女勞動力轉移的思路確定為“鎖定本地企業,開展定單培訓,實現定向轉移”。市、鎮、村三級婦女組織分別鎖定幾個企業、幾類工種,主動出擊,了解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動員、培訓、對接、轉移。僅市婦聯就直接組織為鹽城賽馬集團、大豐慶豐公司、香港歐萊(大豐)服飾公司招收女工500多名,既幫助企業解決了用工難題,又幫助農村婦女拓寬了增收渠道。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婦女轉移的層次,引導她們身懷技藝謀崗位,市婦聯積極探索社會化培訓的新路子,以現有的師資、場所、設備為依託,建立起以市職教中心和農幹校為龍頭、各鎮成教中心以及相關企業為基礎的婦女轉移培訓網路。全年培訓農村婦女4000多人次,達到了幫助農村婦女換腦子、長本事、壯膽子的目的,從而徹底打破了以往勞動力轉移要靠婦女幹部跑斷腿、說破嘴的被動局面。

4、既“耐心疏導”又“分憂解難”,維護穩定有新成績。在直接參與經濟建設的同時,市婦聯還充分發揮善做思想工作的優勢,在黨委、政府需要婦聯做工作的時候,挺身而出,為經濟建設排憂解難。2004年,市婦在線上關主動抽出二名同志參加了大豐慶豐公司、祥鴻泰和公司的改制工作組和市區家電廠地段的拆遷工作組,在切實做好民眾的心理疏導、矛盾化解工作的同時,還竭盡所能幫助她們解決租房、就業等實際困難。以過細工作和真心實意,引導和感動了廣大民眾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係,自覺支持市委、市政府決策,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三、順應變革求變革,在創新工作方式中加強婦聯能力建設

面對全面參與經濟建設的重大職能轉變,市婦聯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把加強能力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

1、用市場化的辦法來破解難題。針對本部門事多錢少的實際,市婦聯全體工作人員開動腦筋,拓寬思路,堅持用市場化的辦法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勇於“破門拆牆,走出三八線”,找準婦聯與其他部門在工作對象、職能、任務上的交叉點,全力做好“借台、借力、借題、藉資、借智”文章。經過協調和爭取,市婦聯的“家庭上網工程”得到了電信局的大力支持;“三八”節的女性創業動員大會得到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大豐分公司的贊助。編印農村婦女學習教材的時候,市婦聯又與市人民醫院、太平洋保險公司大豐分公司、市人力資源中心等單位聯繫,以有償彩頁宣傳的形式籌集到了必要的經費。此外,還將“大豐婦女”網站的廣告位招租,保證了網站改版、運行經費的到位,從而初步走出了一條“資源共享、載體共用、優勢互補、工作互動”的市場化運作的路子。

2、用規範化的要求來提升層次。婦聯參與經濟建設能不能真正取得突破,關鍵是要擺正位置、抬高起點,切實提高按照經濟規律和規則辦事的能力,加快由“配角”向“主角”、“門外漢”向“行家裡手”的轉變。為此,市婦聯始終堅持高起點、嚴要求,切實針對招商引資、企業改革、最佳化環境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工作,不斷加強對各級婦女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去年以來,分別舉辦了農村婦女幹部和市直婦女幹部培訓班,邀請市經貿委、招商局、勞務輸出協調辦等單位領導和經濟工作一線人員講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改革、最佳化環境、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促使廣大婦女幹部儘快熟悉經濟工作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巧,做到拉得出、打得響、上手快、成效好,提高了婦聯參與經濟建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