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戰略地位發展基礎教育

突出戰略地位  發展基礎教育

漢南區人民政府

漢南區現有中國小35所,其中高中2所,國中10所,國小23所;學生16327人,其中高中2480人,國中6883人,國小6964人;中國小教師1383人,其中公辦教師1177人(其中專任教師1010人),場辦教師206人。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全國、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機遇,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不斷完善和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在全區教育戰線廣大幹部、教職工的辛勤努力下,我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邁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教育教學成績得到社會的一致肯定。2003年4月,我區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一、強化目標管理,鞏固“兩基”成果

實行目標管理,有利於單位突出工作中心,明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職能,增強工作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為更好地落實工作目標,區教育局成立目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將教育事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納入目標管理,注重平時對目標管理工作的跟蹤指導、分析和對重點工作的督辦。局領導親自帶領各分管科室到基層學校聯繫點,開展調查研究,督促指導工作,順利完成了目標工作任務。

近幾年,我區“兩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區義務階段普及程度“四率十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國小在校生年度輟學率為零(市定目標為1%),國中在校生年度輟學率為1.75%(市定目標為3%),全區國中、國小輟學率在新城區中一直最低,防輟控流的作法和經驗得到市教育局充分肯定。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漢南一中向規範化單設高中發展,在通過市級示範學校驗收後,積極創造條件向創建省級示範學校的目標邁進,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漢南二中向綜合性學校發展,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充分發揮教育資源潛力,為更多學生提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會。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75.48%。2003年中、聯考成績斐然:中考高分段人數明顯高於往年,比例高於其它新城區;聯考高分段比例和上省線萬人比均高於其它新城區,上線率達到99.13%的新高,漢南一中從進口看出口的保優率在全市名列第二,理科最高分624分,被清華錄取,文科最高分578分,被北師大錄取。

二、加大改革力度,實現管理創新

在強化目標管理的基礎上,區教育局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開創基礎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創新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精神,建立和完善“五項機制、三個專戶”,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正常運轉。區直、街、鎮學校教師工資全部實行銀行個人帳戶代發;場辦教師工資按1997年標準由教育局每月發放,解決了場辦教師工資拖欠問題。二是創新招生考試制度。在今年五月進行的漢南一中推薦生、“宏志生”招錄工作中,區教育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按程式辦事,增強“兩生”招錄工作的透明度,客觀公正地評定出120名推薦生和4名“宏志生”,為考生和家長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三是創新教育人事制度。本著“穩定為主,適當調整”的原則,2003年對全區所有公辦學校的校級幹部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進行民主測評、考核,調整、輪崗校級幹部15人,對中層幹部實行了競爭上崗,激活了幹部隊伍;教育局、編辦、財政局通力合作,按規定核定全區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積極推進教師全員契約聘任制,職稱評定實行評聘分開,特別是已將教師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與教師聘用掛鈎;採取“合理調配,內部消化”的方法,通過招考的形式,選拔優秀國小教師充實國中,並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優惠,以調整中、國小教師編制差別;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鼓勵城關地區教師到農村任教,實行師範院校畢業生下基層的分配政策,落實教師職評與基層工作經歷掛鈎的考評辦法,打通了城鄉之間教師合理流動的渠道,最佳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四是創新財務管理制度。去年8月份,在區財政局、區人事局的支持下,組建了漢南區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將教育局所屬單位、學校(場辦學校除外)的財務一次性全部納入核算中心管理。學校財務核算帳簿全部移交核算中心,學校只設報帳員,一切收支全部交核算中心記帳,強化了財務監督管理,減少了非教學性開支,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