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在這裡再度體現

“三個代表”,在這裡再度體現

──**市田家鎮辦事處黨委創業記

在**市西南角,有一個四年遭受三次長江特大洪水的田鎮辦事處,這裡年年抗災,卻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發展。是什麼魔力使這個辦事處創出如此好的成績?幹部民眾談起這事,無不誇讚這裡有一個體現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的基層黨委。

老百姓說:“防汛抗災,我們從黨委身上看到了希望”

面積不足46平方公里的田鎮辦事處,卻有著長達37.8里的江湖堤圍,其中江堤18.9公里。人說得天獨厚,這裡卻是得“水”獨厚。可不是,這裡的黨員清楚地記得,近四年來的“七一”建黨節,只97年開過一次大的紀念會。其餘的“七一”呢,都是迎戰洪水,在堤上度過的。

98年7月30日,保衛著田鎮12000居民和包括市直廠礦在內的數億元資產的上郭民堤出現重大管涌險情,黨委書記張烈超、副書記李必全、田建國指揮著 800名搶險突擊隊員外加120名解放軍,從上午10 時到下午5點水米不沾牙,有人遞給他們一袋餅乾, 他們連一塊也沒有吃。第二天,張書記病倒了,人們勸他住院,他堅決不肯,只好把醫生請來指揮部,辦公椅成了他的病床,輸液瓶則破天荒地和各類檔案掛在一起。領導和同志們讚揚他,而他卻很淡然:“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這是應該的。”

而幾年的抗洪鬥爭,這樣的事例又何止一件?諸如劉書記昏倒永全堤廁所,李書記腰椎間盤突出激戰紅陽湖,胡書記臉被蟲蜇不離上郭堤等等,真是不勝枚舉。難怪田鎮的老百姓婦女送茶,老頭送瓜,慰問指揮所和守堤將士;也難怪田鎮黨委一聲號令,工農商學個體戶,不計報酬齊上陣;更難怪黃岡市委、市政府給田鎮辦事處黨委集體和張烈超個人分別榮記二等功;還難怪人們豎起大拇指:“黨的優良傳統回來了,看到田鎮的黨委,就看到我們黨的希望。”

“平時多流幾滴汗,汛期少擔幾分憂!”這是田鎮辦事處黨委堅持標本兼治而常提的一句口號。四年多來,黨委一班人帶領全處乾群,夏防大汛,冬築大堤,共投入總標工90多萬個,總土方20多萬方,投入資金300多萬元,使田鎮所有江堤均由原來的23~ 24米提高到26米,壩身的厚度也成倍增長。如今的涵閘、排水站也煥然一新,不僅起到了保護田鎮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同時也為田鎮黨委和人民進一步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委會確認“希望在山,潛力在水,成功在‘引’”

“田鎮的資源+您的選擇=成功”,這是辦事處黨委書記張烈超南下深圳招商時的招商書標題。田鎮四十里關山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灰石資源,四十里長江岸陡水深,長年可停靠千噸級駁輪。怎樣才能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呢?處黨委書記張烈超是這樣說的:“捨得肥水流入別人田,捨得讓別人賺大錢,捨得吃虧在眼前,捨得自己孩兒讓別人養。”“只要孩兒養得好,換個爹娘又何妨。我就是養父將我培養成人的。”按照這樣的思想,一套被中央電視台譽為“田鎮模式”的以“引”為核心的發展思路在黨委會上確定並出台了。幾年來,處黨委築巢引鳳,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