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寒假初二家長會發言稿:認識孩子 榜樣示範

XX寒假初二家長會發言稿:認識孩子 榜樣示範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學校參加家長會,您的到來就是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從剛才的短片《母子冤家》中,我想家長們應該體會到了什麼。短片中孩子的表現和家長的無奈、不解和做法感覺就是我們許多家庭的縮影。專家的建議相信會給大家一些啟示。青春期的孩子確實不好管,雖然不一定直接對抗,但經常會不理我們,作為老師和家長都有同感。但不管怎樣,我們不能放棄,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藉此機會,我也想與大家談談我的想法。 

家長的困惑告訴我們:教育孩子,過去的管教經驗、成長經驗今天不行了。有人甚至說,今天的代溝初三與初一學生就有了。我們要重新認識今天的孩子。

1.學生的學習動力從何而來:我們當年學習的動力很樸素,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而現在的孩子呢?物質相對富足甚至極大富足,他們沒有貧困、溫飽的記憶!何況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本身就是低物質欲的。如何激發動力,物質(房產)、感恩(為父母)而學,如果還是以功利為目標特別是物質功利來教育孩子已經不行了,這種激勵實質上沒有用。所以,用價值、目標、理想信念、社會責任來激勵他們! 說起來有點大,但確實如此。

2.網路時代孩子的交往特點變了。我們以前的人際交往,主要是親緣、血緣、地緣形成的人際交往方式。隨著網路出現,這種交往時已經在發生改變。微信、qq群成為新的朋友圈,朋友越來越多、交往範圍越來越大,但是真情、親情越來越缺失!所以孩子越來越在乎班集體,在乎與老師、同學情感歸屬。如果找不到,就會誤入歧途。

3.知識來源、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家長、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知識的來源途徑呈現多元化。孩子對事物的判斷受到的影響也呈現多元化。學校家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正面影響, 孩子受到社會或者交往夥伴的影響是正面還是反面就不得而知。

4.上帝沒有了。(榜樣引領作用沒了)神被踩在腳下,網路下沒有榜樣,無論是誰都被全面透析了。孩子更願意做自己、做真實的自己。現在的孩子,不怕吃苦,關鍵是吃哪方面的苦。為自己感興趣的事,天大苦都願意。“每年騎車傳越川藏線十幾萬年輕人”。

二、父母的教育建議:

哈佛大學有關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二是獨立性。母親的天然優勢是培養孩子的親密性,而父親的天然優勢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從發展階段來看,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國小階段,父母責任各半;而中學階段則是以父親教育為主。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聯盟:

教育要有效果,必須具備兩點:

1、是自己要活得精彩,要成為孩子的表率。要求孩子具備的那些品質,自己先展示出來。(1)做孩子愛校尊師的榜樣。信任學校、支持學校,尊重老師。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有著共同的願望。既然選擇了交大附中,我們就需要以足夠的信心來支持學校,以足夠的信任來支持教師,以足夠的尊重來對待教師。家長對待學校、老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態度,從而影響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效果。我校一直倡導把男孩子們培養成紳士,女孩子們具有淑女氣質,比如:堅持貫徹“十九項美德”教育(整潔  禮貌  溫柔  責任感 誠實  幫助  團結  耐心  服從  快樂  慷慨  善良 勇氣  和平  愛心  友愛  感恩  同情  服務),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也希望各位家長按照十九項美德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家長與學校對話,是對立起來。

(2)成為孩子為人處事的榜樣,重視人格的影響。

例子:某同學因為和學生鬧矛盾而動手,吃了點小虧(實際事情是她現惹起的,而且平時問題不斷)。班主任讓孩子寫事情經過,順便把家長請到學校後處理此事,家長一副挑剔和質疑的態度,不與我們討論孩子問題的處理,而是質問班主任為什麼停孩子的課。我們在複述事情的經過時,談到自己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懷疑事實的真實性,稍微有一點有利於自己孩子的線索,就抓住不放,甚至不斷擴大。我終於明白,這位孩子為什麼愛惹事又玩不起?家長的處事方式給了孩子一定的影響。

同樣,小李同學因為和同學發生矛盾,被同學打了一拳,兩個人平時還是很要好的朋友,肯定是一時衝動。小李家長到校後,一看自己孩子被打,就著急的不得了。一會說要帶著上醫院,要拍ct做檢查,一會又說醫藥費必訓讓對方承擔,學校也應該承擔責任等等,對事件的過程卻沒有過問。當了解到事情與孩子無關,孩子在事件中是“受害者”時,家長更是不依不饒,非要為孩子討回公道,非要讓學校給個說法,非要讓對方孩子受到處分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