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全縣教育工作會議校長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承蒙各位領導和兄弟學校的關心,今天有幸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學校管理中的點滴體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曾經讀過這么一段話: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危機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沒有真正的“校長”辦教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現在的校長除了承擔一些本不應該承擔社會角色外,還有對校長職業定位的錯位和對教育理想與追求的缺失。作為校長,如何帶領學校不斷發展、取得更大的成績呢?結合我校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該學會做到以下三點。

一、辦教育必須學會在逆境中堅守、破局

順境中辦學,誰都會辦得風生水起。然而在逆境中堅守、破局是非常困難的。曾幾何時,由於中間環節的導向錯誤,一部分人誤把職業培訓當成職業教育,弱化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要走極端的純之又純的職業教育之路。那時,在廣大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望孩子“金榜題名”,把聯考作為孩子成才唯一選擇的思想尚未徹底扭轉的情況下,我校辦學舉步維艱。生源數量少、質量差,教師的積極性被嚴重挫傷。我校在客觀分析縣情和校情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力發展綜合高中,堅持“成人和成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升學和就業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要邁得堅實”的辦學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這一辦學思路的提出,我校中職招生難的困局得到了破解,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千人以上的招生規模。試想,如果沒有在逆境中的堅守,無視家長們“成龍”、“成鳳”的需求,得不到民眾的認可,一個偌大的職業學校招不到學生,就永遠破不了職業教育招生的困局。沒有人氣的學校,再是什麼國家級示範、重點,又有何用?不就是資源浪費嗎?再者說,沒有了職教生,誰來獲益於職教?誰又能宣傳職教?如此只能是惡性循環,辦純之又純的職教只能是葬送了職教。千道理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老百姓滿意才是真正的道理。

二、辦教育必須要學會調動教師和學生的兩個積極性

常言道,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個鉚釘。校長絕不能只唱獨角戲,而要和全體師生一起演奏出和諧的交響曲。“兩個積極性”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根本,它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教師的激情能夠感染學生,那教師的激情由誰來感染?當然是學校的管理者!教師畢竟不同於機器,他們的工作也不是機械運動,他們的活動軌跡、思想動態,可以說千變萬化。情緒愉快時,即使工作再繁重也無怨言;心境不佳時,哪怕是舉手之勞也會計較。校長的一句平常問好,一次拉家常的談心,一次座談討論,甚至一杯清茶,他們都會看在眼裡,暖上心頭。要想駕馭好教師隊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心比心,以誠待誠。教師的工作從早到晚,緊張繁忙,滿負荷運轉,的確辛苦。他們不僅有物質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一直以來,我們都努力從工作條件、職級晉升、身體狀況、婚喪嫁娶等細微環節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服務他們。教師生病主動探視,家裡有事前去慰問,能親自到場不用他人代勞。當一位學校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對學校的發展用心的時候,自然就會在管理當中考慮到教師的利益,處理好教師的利益就等於駕馭了教師隊伍。

教師的熱情和幹勁一旦調動起來,工作起來也是很能拚命的。他們也會“以愛育愛”,以自己的赤誠之心去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再是一句空話。校長、老師和學生的愛融匯在一起,也必將使校園朝氣蓬勃。

三、辦教育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因勢利導,做好發展文章

多年來,職業教育總是處於“上熱下冷”、“官熱民冷”、“內熱外冷”的怪圈之中。儘管多年前,大家就在呼喚職教的春天。XX年後,更是被眾多職教人理解為職教的春天已經來到。可那時的春天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感覺不到溫暖,倒是有絲絲寒意。然而,今年,聯考制度的改革如暖暖春風,讓我們感受到職業教育的春天真的來了,而且是陽春三月,暖意融融。

今年教育部在落實全國改革精神時,探討了教育改革,突破口就是聯考制度改革。改革後,聯考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模式。第一種模式就是現在的聯考,即學術型人才的聯考,仍延續過去的考試時間及辦法,每年的6月7日、8日兩天考試。第二種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聯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不再與普通聯考“陪綁”,考試時間提前至每年的3月份。安徽和山東兩省今年就作了試點,部分高等院校可以自主確定入學標準、自主進行入學考試(測試)、自主實施招生錄取。也就是說,學生考哪所學校,直接到報考學校參加考試,錄取自主權也由高校決定,到四月中旬對口聯考本科錄取工作就已結束。由於分成這樣的兩類考試,技能型聯考(本科)錄取人數大幅度提高。去年我省職對口本科計畫招生數只有xxx人,今年就擴大到xxxxx人,翻了近一番。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規模擴大後,自主招生的院校多了,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數多了,再加之各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時間不同,考生參考次數也就多了,這“三多”可以圓更多的、原本無望進入高等院校的中職生的“大學夢”。 也就是說,XX年聯考制度的改革,使得中職生進高校的機會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