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社成立大會發言稿:窮年思黎元,嘆息腸內熱

各位吟長,各位詩友:上午好!

今天欣逢xx詩詞學會成立,作為一個老會員我表示衷心的祝賀!本人教學之餘從事詩詞研究與寫作多年,雖然無甚成就,但畢竟有一些體會。為什麼要提倡寫作詩詞與從事詩教,如何提升詩詞寫作水平,今天就這個話題藉此機會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堅持詩詞寫作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當今時代的需要。

1、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堅持詩詞寫作是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需要

xx主席在談到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而詩詞就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東西。詩詞在中國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她“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論語》)在中國人們無不愛詩、誦詩、寫詩、用詩,人們用激情去觀照生活,用詩思去描述生活,生活就是詩,人生就是詩。自孔子詩教以降,一直到清代,詩詞就奠定了她的正統雅文學地位。縱觀一部中國文學史,就是一部詩文史。詩文以其雅文學的身份一直高居中國文學史的統治地位,在紀曉嵐主持修的四庫全書中,以詩文為主流,戲曲小說幾乎沒有收進一部。可見詩文在人們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因此,堅持詩詞寫作就是對傳統文化最核心部分的守護,是對自己精神命脈的延續。是我們這一代人要為後人留下的文化精神遺產。承載歷史的是詩詞,而歷史也將將永遠記住詩人。試問,歷代帝王將相,我們還能記住幾個,而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卻永遠被後人所銘記。

2、詩詞是養心種德、陶冶情操的需要

明代學者王守仁在其《傳習錄》中說:“種樹者長培其根,種德者長養其心。”也就是說“養心”是“種德”之基,養心是最佳化道德的重要途徑。而詩詞正是正心、養心的最好教材。人們通過詩詞可以陶冶情操,鑄造靈魂。之所以能如此,這首先是因為詩的本質就是詩歌具有豐富的情感,情感是詩歌的生命。人們通過“感於物”而“動於中”,最後達到“化於俗”,即通過詩之情感的體會,受到感染,達到正心、修身、陶冶情操之目的。其次詩中的韻律平仄本身就具有一種和諧美,人們在讀詩、寫詩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它的薰陶。人們常說“美在過程”,詩的研習與寫作過程就是一種審美的體驗過程。通過寫詩讀詩,人們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吟誦在口,默會於心。”正因如此,古人特重詩教作用,在儒家“八綱”中,修身是關鍵,修身相當今天所謂素質下道德教育,而孔子主張“修身先當學詩”。正因如此,古代哲人們無不重視學詩與寫詩。從修身角度言,人們對詩歌作用有深刻之認識。宋盧梅坡《雪梅》中說:“有梅無詩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詩使人免俗;梁武帝說:“三日不讀詩,便覺口臭”,詩給人以清雅;黃庭堅說士三日不讀詩,“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詩使人高雅脫俗。從平天下言,詩甚至可以“補察時政,涉導人情,證王得失”。正因如此,白居易把它當作諫官之補充:“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由一己個人修養上升到心繫家國天下的淑世情懷,這是由詩陶冶出的最高的道德。有了這種道德,就有了治國平天下之根基。

3、詩詞可以重塑人文精神,重構道德之堤壩

傳統詩詞曾在歷史上發揮了“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毛詩序》)的重大作用,它塑造了中華民族“富貴不能淫,威威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的文化品格和個性。它所昭示的“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孔廟抱柱楹聯)之崇高理想,在今天仍然是我們的目標。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因權力過度集中而帶來的腐敗,因分配不公而造成的貧富差距,因禮義廉恥的缺失而帶來的道德滑坡,因人文精神的坍塌而帶來的信仰迷惘,這一切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致命傷。人們的公共道德,人們的憂患意識盡失,這些年所發生的車禍受傷者無人敢救,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等一系列事件難道還不足以說明這明這一點,因此,有人說:“中華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時候,每一個人都發出最後的吼聲。”誠如日本人在報導中所揶揄的“中國現在是一位金錢富翁,但是毫無疑問,同時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貧窮的國家。”因此,重建道德大廈,重塑人文精神刻不容緩。古典詩詞是我們重建人文精神的鮮活教材,我們可從中吸取養料。比如杜甫 “堂前朴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又呈吳郎》)中所透露出的“慈祥愷悌之衷”,教人如何寬以待人,同情弱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可幫我們重拾人生的信心;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利於我們學會責任擔當;蘇軾的“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給人以博大胸襟;韓愈的“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教人身處逆境不忘君國;鮑照的“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告訴我們做人要正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人如何保持氣節與情操;胡曾的“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教人如何保持廉潔……總之,我們可以通過寫詩教詩而達到詩教,重新拾取我們失掉的靈魂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