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紀、維權——2024年寒假法制教育講座

(3) 犯罪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危害社會;第二,違反刑法;第三,應受刑罰處罰。

2、法律所禁止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是這部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如果某同學發生這些行為,就是是屬於違法行為:

a、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①曠課、夜不歸宿;②攜帶管制刀具; ③打架鬥毆、辱罵他人;④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⑤偷竊、故意毀壞財物;⑥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⑦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⑧進入法律、法現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包括營業性網咖); ⑨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b.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①糾集他人結夥滋事,擾亂治安; ②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③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④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 ⑤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⑥多次偷竊;⑦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⑧吸食、注射毒品; ⑨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青少年學生重點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遠離各種營業性網咖和非法開辦的網咖。

案例三:XX年6月16日,兩個不滿15歲的少年由於對網咖老闆不滿,在凌晨放火,導致北京藍極速網咖火災,25人燒死,12人燒傷,半數以上的人是學生。

網咖是社會閒雜人員的集散地,也是外地流竄犯的落腳點。據報導,自從有了網咖以來,在網咖里被打、被騙、被殺,以及網咖火災被燒死的人不計其數。北京藍極速縱火案就是一個恐怖的例子。聽了這起觸目驚心的案例,我想,喜歡到網咖上網的同學應該感到震驚了。

二是嚴禁利用手機、網際網路辱罵、惡意攻擊他人,散布虛假信息。

案例四:《揚子晚報》報導:《道聽途說銀行被劫600萬, 常州一女網上傳謠言被抓》。元月26日11時許,常州市百丈派出所民警網上巡查發現,一網民在常州某論壇發帖說:“聽說百丈的農業銀行被搶走600萬元,特警都來了,抓了1個嫌犯,但有4個嫌犯逃走了……”當時有70餘人跟帖,點擊率達3000多次。

百丈派出所立即進行核查,發現這一帖子中涉及銀行劫案一事純屬謠言。考慮到臨近年底,此謠言一旦大範圍傳播,必定會引起社會恐慌,為消除民眾的恐懼心裡,百丈所立即啟動重大輿情導控預案,一方面跟帖澄清事實,一方面向上級匯報,調查此案。

經偵查,該網民姓韓,女,24歲,常州新北區龍虎塘人。當日下午6時許,韓某被抓獲歸案。經警方審查,韓某交代,自己平時經常在論壇上跟帖發帖閒聊,當日上午她在單位門口聽到一過路人隨口說了此事,於是就在網上散布此事,現在對此做法後悔莫及。目前,此案在進一步審理中。

手機、網際網路雖然是虛擬空間,但同樣要遵守有關國家在網際網路上發帖的有關要求。有的人以為用自己的手機、或者在自己家裡發一些虛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辱罵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的信息,別人不知道,這完全是一種錯誤觀念。要知道,任何電腦都有ip地址,你的手機號碼人家也知道是誰的。誰發出去的信息,誰負責;如果造成對他人或者社會的危害,發信息者同樣需要承擔民事或者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三十八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那種故意捏造事實、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辱罵他人,情節嚴重的,就構成誹謗罪,將承擔法律責任。

有些同學,把老師的名字變成順口溜,甚至寫一些辱罵老師的語言,散布在同學的手機上或者網路上。或者寫小紙條辱罵他人。有這樣行為的同學,奉勸你趕快停止這樣的錯誤行為,千萬不要在懸崖的邊緣越走越近,一旦觸犯了法律這條紅線,當法警找上門的時候,你就沒有了退路。

三是遠離色情、賭博、毒品等場所和物品。

不閱讀色情的書籍、影視片、視頻等,不參與各種形式的賭博活動;

不準接觸鴉片、嗎啡、古柯鹼、海洛因、罌粟植物、搖頭丸、冰毒等任何形式的毒品。拒絕與涉毒嫌疑人員來往。拒絕因好奇心理品嘗各種毒品。這些都是精神毒品,會嚴重腐蝕青少年的思想和靈魂。許多違法犯罪分子,都是由於接觸了黃、賭、毒以後,思想墮落,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是禁止尋釁滋事、打架鬥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