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護理工作計畫

口腔黏膜潰瘍、糜爛,有異味。

口唇乾裂、疼痛,進食困難。

護理目標

病人主訴口腔疼痛感減輕或消除。

病人口腔黏膜的損傷、炎症、潰瘍得到治癒,口腔清潔。

病人或家屬能了解口腔衛生的基本常識。

護理措施

指導病人家屬做好口腔衛生,每天漱口3-4次,一般漱口液選用等到滲鹽水、0.02%呋喃西林液、朵貝氏液等。

口唇乾裂,可塗少許石蠟油保護。

舌面、黏膜糜爛處可塗龍膽紫消炎。

病人應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防止過硬、過鹹、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刺激,損傷口腔黏膜。

必要時可根據咽拭子培養結果,選擇適合病人的漱口液。如:①輕度口腔感染 者,選用朵貝氏液;②口腔感染、口臭者,選用1%-3%過氧化氫液;③黴菌感染者,選選用1%-4%碳酸氫鈉液;④綠膿桿菌感染者,選用0.1%醋酸液。

重點評價

病人口腔黏膜的恢復情況。

病人或家屬能否了解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及方法。

病人的飲食是否符合個體。

舒適的改變:疼痛

相關因素

腫瘤壓迫。

術後傷口疼痛。

主要表現

腹脹、腹痛。

傷口疼痛、呻吟不止。

護理目標

病人自覺舒適感增加。

病人精神狀況改善。

護理措施

指導病人腹痛時採取感覺舒適的體位,如側臥位、半臥位、軀體彎曲位或端坐臥位。

密切觀察腹痛的性質、部位,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腹痛患者未明確診前,原則上不使用鎮痛藥,以免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指導術後病人進食低糖、富含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腸脹氣。

保持病人床單位整潔、舒適。

鼓勵病人術後儘早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

重點評價

病人的休養環境是否令人滿意。

病人腹痛、傷口疼痛是否減輕或消除。

營養不足

相關因素

腫瘤慢性消耗。

攝入低於機體需要量。

主要表現

面色無光澤,嘴蒼白。

精神委靡、噁心、厭食。

護理目標

病人及家屬認識到營養不足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病人能設法增加攝入營養物質的品種和數量。

病人的水、電觖質、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紅蛋白等指標恢復正常。

護理措施

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攝取足夠營養的重要意義。

為病人提供令人愉快、清潔舒適的進食環境;避免不良言語的刺激。

囑病人臥床休息,降低機體能量消耗。每周測全重,必要時記錄出入水量,及時補充糾正血容量的不足。

指導病人進食品種多樣、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動物肝、雞蛋、瘦肉、豆乳製品、海產品、紅棗等等。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品,如輸血、白蛋白、胺基酸等。

指導家屬為病人合理搭配食物、並請營養護士為病人制定合理食譜。

定期監測血清球蛋白、白蛋白、總蛋白值,以觀察病人治療效果。

重點評價

病人飲食結構是否符合病情。

病人食慾有否增加。

病人面色、精神有否好轉。

潛在併發症--感染

相關因素

蒂扭轉後腫瘤壞死。

廣泛根治術創面大。

化療後口腔黏膜潰爛。

主要表現

體溫、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下腹部疼痛,呈漸進性。

護理目標

病人體溫、血白細胞計數正常。

病人無全身或局部感染病灶。

護理措施

術前:

術前3天做好腸道、陰道準備。每天用0.1%的新潔爾滅陰道沖洗;每天用肥皂水灌腸1次,術前3天起遵醫囑使用腸道抗生素。

術前1天備皮,作好全身衛生處置,如洗頭、洗澡、換衣服,避免著涼,避免損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