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輓聯匯總

致挽對聯,簡稱挽對聯,有的地方叫喪對聯,系由輓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於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託哀思的對聯。這種對聯往往能把肅穆的場面渲染的更加莊嚴,白紙配黑字,透過對聯語,喚起人們對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對聯的內容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示人們對死者的景仰之情。

請看下對聯: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始方休!

這是毛澤東在王爾琢追悼大會上所作,對聯運用“詞語同位”法,上下對聯分別以“爾琢”、“階級”在相同位置上重複三次,以“一哭”、“二哭”、“生為”、“死為”層層遞進,令人悲慟之情油然而生。再看毛澤東的一副挽母對聯: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

長生新學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處尋。

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澤東把對母親的無限深情凝於筆端,描繪了母親病中呼兒的感人場景和兒未能盡歡的愧疚之情,對母親信佛而不能長生的惋惜,追憶了母子間的深情,充分表達了母愛之深沉和哀思之無窮。

請看兩副挽名人對聯:

偏偏在戰的熱望中,魯迅死了!中華民族要大哭,無產階級要痛哭,前進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陰影里,魯迅死了!帝國主義會暗笑,專制惡魔會狠笑,落後文人也許會慘笑!

這是北平風沙文藝社挽魯迅對聯,該對聯一反傳統作對聯常規,打破力避同字相對的戒律,以突出主題,表明了鮮明的愛憎及沉痛的心情。

經學駕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俠之間。

這是一副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對聯,對聯中對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評價,上對聯贊學問,下對聯頌人品,字精意窮,大氣磅礴,筆墨傳神。

過去農村用挽對聯較少,近年來,廣大農村在移風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觀,村上死了人,寫一副挽對聯已是常事,這表現了農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請看下對聯:

白手起家經甘苦;

黃泉寄夢問稼穡。

一看便知,這是追悼一老農的挽對聯,此對聯語言樸實,真切感人,不見悲哀之辭,卻發悲哀之聲。

為人寫挽對聯要注意:

第一,稱頌死者功績要實事求是,不要隨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華麗辭藻或空話、套話,以免以辭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與死者的關係,用詞要得當,感情要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