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進社區活動方案

為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實現家、校、社的良性互動,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辦實際,現就我辦開展“校長教師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目標

(一)著眼於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經常性聯繫,及時通報學生在家校的表現情況,宣傳正確的親職教育思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

(二)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和優勢,配合社區(或村,下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

(三)弘揚教育優良傳統,塑造教育良好形象,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

二、活動安排

(一)校長進社區活動(XX年4月至年底)

1、活動內容與形式

主動走訪社區,協商學校與社區教育合作事項,採取聯辦家長學校、愛心網咖,科技、音樂等活動室以及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宣傳教育政策法規、親職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介紹學校的發展情況、辦學理念,聽取民眾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建議,接受社會監督,改進教育工作。

2、活動步驟

——調查準備階段(XX年4月)

各校根據社區設定與學校片區劃分情況,每所學校都要就近與所在片區一個以上的社區或村建立結對共建關係,各校校長要帶頭深入走訪結對共建的社區,了解社區家庭的總體特徵、主要需求,與社區探討合作共建教育平台的方式和途徑;對共建項目做好師資和設施方面的準備工作。

——活動實施階段(XX年5月至11月底)

在建立結對共建關係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學校與社區的合作項目,原則上每所學校與社區要有一項以上的合作項目;要利用好學校的優勢資源輻射社區教育,同時要利用社區組織優勢和合作平台,組織家長進行科學教育觀和教育方法的學習輔導;選擇合適時機召開學校教育徵詢意見會,廣泛聽取民眾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mda

sh;活動總結階段(XX年1 2月)一

及時上報提供學校與社區教育合作的做法。年底前,總結校社教育結合取得明顯成效和有特色的做法,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組織相關學校領導進行觀摩學習。開展學校與社區教育合作的經驗交流和理論探討,探索創建長期合作的工作機制。

3、具體要求

(1)校社合作項目要因地制宜,切合社區情況和居民需求,針對性強,不強求一致,不搞形式主義。

(2)學校召開的家長會和徵求意見會要側重於溝通情況,宣傳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不得責備、訓斥家長。

(二)教師進家庭活動(XX年5月開始)

1、活動內容與形式

各學校要組織校級領導、中層領導、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師實施全員家訪。家訪時,要注重宣傳教育政策法規、親職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安全文明規章;通報學校發展情況和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共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貧困生、單親生、農民工子女和城鄉結合部家庭等)和行為偏差生(學困生和其他行為失范的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幫扶、輔導(含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和其他助學措施。

2、活動安排和要求:

——準備階段(4月)。各學校結合實際制定實施全員家訪的方案,合理安排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家訪任務和時間,在落實特殊家庭生和行為偏差生作為重點家訪對象的同時,避免重複家訪或者漏訪。

——實施階段(5月雙休時間)。每所學校相對集中時間實行全員家訪。家訪過程中,要嚴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報學生在校情況;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和在家表現情況;要共同探討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訪情況記錄。不得在家長面前指責學生;不得隨意把家長叫到學校進行責怪訓斥;不得接受家長的宴請和贈禮;不得以電話聯繫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訪。各學校要建立家訪登記制度,記錄教師家訪簡要過程、學生家庭和個人情況以及下步的隨訪建議,以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