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明新村黨建工作規劃

9.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建設生態“豬業家園”達50戶(常年保持存欄生豬30頭,出欄80頭)常年存欄保持1500頭,生豬出欄3000頭。二是發展養羊重專戶1戶,養蠶300張,小家禽5000隻。三是稻田養魚80畝,網箱養魚50口,種植無公害蔬菜50畝,優質水果50畝。四是勞務輸出250人。五是達到人均純收入3561元,村集體經濟收入4.8萬元。

(三)~年規劃

1.加強兩委班子成員的學習培訓,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提高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

2.發展新黨員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名。

3.加強黨員隊伍的管理、教育。積極開展黨員先鋒工程,落實示範戶8戶。

4.加強計畫生育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計生率95%。新建文化中心戶40戶,遵紀守法戶300戶,創五好家庭戶130戶,雙文明戶40戶。

5.加強村科技、民主與法制建設。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會3次,安裝光纖電視達440戶,固定電話150部,行動電話500部。普法教育面達95%以上。

6.積極推行農村廉政文化建設。

7.新建文明新村民居30戶,綠化民居房屋130戶。

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硬化通社路0.5公里,通戶路1.5公里。二是修田埂1000米,修蓄水池150口。三是配套工程,建沼氣池50口,打井30口,改廚60個,改廁80所,道路綠化50米,庭院綠化800米,硬化院壩20個。

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22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5萬元。

六、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鎮、村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明確職責、任務,作好組織保障。

2.加大宣傳力度。統一黨員幹部思想,廣泛發動民眾共同參與,營造發展環境,努力形成人人關心文明新村建設,個個為文明新村建設獻計獻策的良好社會氛圍。

3.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突出發展生豬、水產、水果、蔬菜、蠶桑等特色產業,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大力發展環境生態型、資源節約型的循環經濟,使農民增收致富。

4.搞好勞務輸出。採取措施,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鼓勵在外學會了一技之長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的村民回鄉投資,建設家鄉。

5.加大招商引資。加強對村“四潮(農貿市嘗屠宰嘗養雞嘗奶牛場)、“三園”(果園、幼稚園、水產示範園)的管理,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6.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完善村民代表議事制度,鞏固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開展四五普法教育,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搞好群防群治,維護社會安定,激發廣大幹部民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熱情。

7.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狠抓《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宣傳,使廣大幹部和村民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具體要求;開展“清潔村社、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全民愛國衛生運動,要求農戶房屋庭院建設完好,農戶室內外清潔、衛生、雜物堆放整齊,促進村民養成文明衛生習慣,掃除不文明衛生死角;開展農村“三戶”評選活動,動員村民積極參與爭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雙文明戶”;開展“好媳婦”競賽活動。推行“父母恩重如山,人老年邁不能嫌,生病侍奉在窗前,寒來暑往多惦念的愛老、敬老活動。全村要形成尊老愛幼、贍養父母、鄰里和睦、互相幫助,無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的良好風氣;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以建立生育文化大院、計畫生育中心戶為陣地,使計畫生育基本國策進村到社入戶,用新型的生育文化教育民眾,啟迪民眾,力爭每季度早檢率達100%,計生率達100%。

村支部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

XX年十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