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方案設計

1.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教研組內每名教師都要在組內或校內公開課,並以組內公開課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和評課。每個教研組本學期要確定 3名教師,在校內進行公開課教學,並逐步向外校推出,然後組織教師進行評課。

2 .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渠道。要求每位教師努力做到教學七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認真進行考試和成績評定、認真教學研究、認真開展電教工作和實驗工作。

3 .加強作業管理。根據不同學生水平上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可以考慮採取分層布置作業。教師在改作業方面應該採取全批全改的方式,並且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有效地指導。對教師作業檢查採取多種方式,期中、期末常規檢查、平時抽查和學生登記等方式。

4 .加強聽課管理。我們不僅要求教研組長要多聽課,而且還要求教師多進行組內聽課,及時進行評課並在教研組或備課組內進行交流討論。通過新教師快速成長工程,有意識有目的組織全體老師參與此項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讓新教師長速成長,讓老教師也因此受益。

5 .關注學生的輔導。由於每年有數學、語文競賽、朗誦、唱歌、鋼筆字、鉛筆字考核等,一年級拼音過關與二年級口算過關,把握這樣的機會對尖子生進行輔導,同時要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學習困難生的輔導上去,尋找有效的措施,對學習困難生進行有效的輔導(要特別關注後 20%的學生)。

6 .重點加強六年級教學工作。

二.校本業務培訓

1 .樹立教師是終身學習者,行動研究者的觀念加強“學習型學校”建設,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機制。根據校長室的統一安排和要求,本學期將根據縣教師展中心的要求,有計畫地安排全校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進行教育理論學習,使教研活動主題化,鼓勵教師之間共同合作和相互學習,加強校際之間的學習和交流(特別是鎮內教研活動要加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2 .繼續開展教學實踐中的反思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教後感,提供教師平時多寫教育反思、教育日誌、教育敘事等內容,努力建設網上教研組。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3 .努力做好校本教研。每一個教研組在做好本組主題培訓之時,根據本組具體情況制定本組校本培訓計畫。努力使本組校本教研做到以下幾個特點:教研主題專題化、教研內容系列化、教研形式多樣化。

4 .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努力形成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活動形式

根據我校的實際,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統籌協調,二校聯動,合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為教師搭建平台,改變教師對繼續教育中“要我學”思想的誤解,使之成為“我要學”,真正做到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融“學習、實踐、研究”為一體,確立校本培訓在教師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1 、校長指導式培訓:校長通過進入課堂、參與教研活動、同教師座談等形式和教師直接接觸,面對面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備課、理論學習、教學基本功等進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正和解決。

2 、自主參與式培訓:把技能培訓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經常性地開展“新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觀摩課”,“骨幹教師示範課”活動,給每一位教師都創設展現的機會,以此促發技能的提高。

3 、專題講座式培訓:根據教師自身發展需要,集體組織,分類培訓,邀請縣內外專家來校講課。同一年段或同一教研組的教師利用一定的時間,相互交流看法,相互溝通、相互借鑑、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