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示範社的發展規劃

為了認真貫徹縣委、縣府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丘區示範縣及全縣農村工作流動會議精神,加快全面小康示範點建設進程,促進全鎮於XX年全面達小康的奮鬥目標的實現,結合實際,特制定磨咀村11社全面小康示範點建設發展工作規劃。

一、基本情況

磨咀村11社地處縣城西,離縣城3公里,座落在山青水秀的龍泉山下,全社共有農戶32戶,合計127人,勞動力67人。現有耕地面積76.7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8.2畝。XX年人均純收入3081元。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以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為目標,堅持面向市場調結構,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推進“六通三化”戰略,積極探索依託縣城,服務城市,發展自我的新路子,力爭於XX年實現全面小康。

三、奮鬥目標

到XX年,通過4年左右的時間,把該社建成我鎮的全面小康示範社,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增長方式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跨越;生態資源實現由簡單利用型向可持續發展的跨越,初步形成蔬菜、水果、養殖以及勞務四大支柱產業;人民生活實現由初級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XX年,蔬菜基地達20畝,優質水果30畝,發展種養大戶達5戶,引進推廣新品種4個,推廣適用新技術2項,勞務輸出25人,農民新村修建戶達30%,沼氣池達95%口,全社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XX年,建設蔬菜基地達40畝,加大對30畝優質水果基地的管護、增效,發展種養大戶達10戶,引進推廣新品種3個,推廣適用新技術2項,勞務輸出達45人,農民新村修建戶達70%,全社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

XX年,全社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達到全面小康建設標準。

四、發展模式及經濟支撐點

充分發揮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逐漸淡出傳統農業,發展城郊特色經濟。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六通三化”為重點,以“三個轉變”為動力,扶持大戶,建設基地,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生活小康化。

1、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由於城市擴展,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充分利用該社離縣城較近的有利條件,建立成片優質蔬菜基地20畝,發展種植大戶3戶,實現畝平產值4200元,全社增收8.4萬元,人均增收700元。

2、發展名優水果基地。轉變觀念,將原有荒破28.2畝退耕還林未掛果的果樹,進行品種高換改良,並加強管理,全社年增收5萬元,人均增收400元。

3、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利用該社民眾庭院,發展名優水果、花卉。新發展農家樂戶2戶,年收入2萬元,人均增收150元。

4、搞好養殖業的發展。堅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的指導思想,利用庭院和在水果樹下發展養殖業,做到上面有優質水果,下面有雞、鴨、鵝群,促進毛豬、耕牛、養蠶全面發展,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

5、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我地借離縣城近的優勢,抓好農村勞動力輸出和就地轉移,每年力爭輸出勞動力45人,人均增收XX元。

6、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六通工程”為重點,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路通”,力爭在XX年內,修建社至龍泉路的主要路段1000米水泥路,進一步完善到各戶的水泥路工程。二是“水通”,整治排灌水渠XX米,利用攔田堰的有利條件,開發10畝田面積的蓄水量,做到能漁、能灌、能養殖,促進全面發展。三是“氣通”,新建沼氣池32口,做到用沼氣參建戶100%。四是“光纖電視通”,實現光纖電視入戶率達100%。五是“電話通”,安裝固定電話達95%以上。六是“電通”,實現以電代柴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