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

一、設計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出發點,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學習方式”的一種新型課程。因此,在設計與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時,我充分考慮與學生生活相聯繫的生活主題。為農村孩子更好地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培養了學生堅毅的品質。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位於★★鎮的東面,校園四周圍繞著大片大片的農田,學生絕大部分來源於農村。每天,這群來自農家的孩子們總是穿梭在農田間,漫步于田埂上,來來往往,日復一日來到學校。春天,綠油油的小麥迎風伸展著婀娜的身姿想孩子們招手;夏天,滿地的西瓜、甜瓜吸引著孩子們;秋天,金黃色的稻穗向孩子們不住的點頭;冬天,靜謐的農田讓孩子們盡情的嬉戲。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是現在的農家孩子,家長的溺愛、學習壓力過重等各種因素缺少從事農事的經歷,有些孩子甚至根本沒有從事農事活動的經歷。在對本校六年級兩百多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有過從事農事活動的經歷的學生不到20%,其中經常幫助家長參與農事活動的學生不到5%,而對農事活動感興趣或對於農事活動相關活動有興趣的學生則達到90%。為消除我們的學生與自然界的“距離”,結合學校現有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以學生學習興趣為主線,開展以“快樂親近自然、輕鬆體驗農活”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二、活動目標

☆、總體目標

我校開展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目的是打破學生與生活的隔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並參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農事活動。讓學生在農事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成長的快樂、收穫的喜悅,使之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情感、激勵他們樂於從事農事活動,以積極參加勞動為榮。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增強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具體目標

1.知道基本的農業活動,認識鋤頭、鐵杴、耙頭、鐮刀等農具,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初步體驗學習使用鋤頭、耙頭、鐵杴、鐮刀等農具。

2.了解農事活動與自然界的聯繫,與二十四個節氣的關係,增進對自然知識的認識與了解。

3.觀察、認識常見蔬菜、水稻、油菜等常見農作物,了解其特徵。學會辨別各種不同的農作物,了解各種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的特徵及生長規律。

4.調查了解與農事有關的諺語和小故事,體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智慧,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5.體驗從事農事活動的艱辛,感受農作物生長變化的快樂,收穫成功的快樂。體會農村生活的質樸。

6.在從事農事活動的過程中產生於人合作的需要,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身邊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活動時間:

xx、下—xx、上

四、活動參與人員:

學生:六年級全體學生

每班分為兩個活動小組:

六(1)第一組組長:廖xx

第二組組長:鄧xx

六(2)第一組組長:袁xx

第二組組長:蕾xx

教師:尹 * *、羅 * *、劉 * *、譚 * *、顏 * *

五、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活動需要的各種資料

2、綜合實踐老師負責聯繫好活動需要的場地

3、學生收集與農事活動有關的諺語以及文字、圖片等資料。

六、活動過程設計:

本課程的設計一學生的興趣為基石,結合我校豐富的校園資源展開的。我校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農業特色,結合本校豐富的農業人力資源而開展。本課程緊密圍繞“快樂親近自然、輕鬆體驗農活”這一主題而展開。

活動一:分組到同學家認識各種農具,請同學的家長介紹和示範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並認識、了解本地常見的農作物。

活動二:在家裡和家人一起種菜,體驗種菜的快樂。

活動三:幫助王大爺收割晚稻,學習使用鐮刀,感受農民伯伯的辛勞,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四:幫助陳叔叔家摘橘子,了解水果的採摘技術和要求,分享勞動的快樂,品嘗味道鮮美的橘子。

七、活動效果反饋——問卷調查、寫活動心得體會

(問卷附後)

八、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