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總結

各學科有機滲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納入教育全過程,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在語文、社會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充實體現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在數學、科學等理科課程結合教學內容,豐富中國科學家的科學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內容。在藝術(音樂、美術)課中注重經典民樂、民歌、民族戲劇欣賞和中國畫、書法藝術欣賞的內容。

3.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堅持升降國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節日、紀念日、大型集體活動必須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每天堅持升降國旗,每周舉行圍繞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板報和文化長廊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和弘揚民族精神:校園內張貼懸掛革命領袖和中華民族傑出人物畫像,製作體現民族精神的語錄牌等,積極開展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活動。

4、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從新學期開始在全校廣泛開展“誦、賞、舞、習、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即“誦千古美文、賞民族樂曲、習翰墨書法、做‘五愛’少年”),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誦千古美文,就是開展《三字經》《千字文》《唐詩》《宋詞》《元曲》《千字文》《史記》《四大名著》《成語典故》《四庫全書》等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要求保證每天10—20分鐘的閱讀時間,每年不少於1萬字的閱讀量。賞民族樂曲,通過開展“民樂欣賞”“民族聲樂演唱”、“民族樂器演奏”興趣小組等手段,指導學生賞析《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春節序曲》《彩雲追月》《漁舟唱晚》《高山流水》《姑蘇行》《喜洋洋》《二泉映月》《花好月圓》《賽馬》《步步高》《百鳥朝鳳》《陽春曲》《十面埋伏》《塞上曲》《戰馬奔騰》《光明行》《金蛇狂舞》《夜深沉》等20首經典民樂,要求學生要認識6種以上民族樂器,至少掌握1種民族樂器用法。習翰墨書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觀摩從先秦到近代的名家名帖、名碑,賞析李斯、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懷素、蘇軾等書法大家的墨寶,指導學生掌握初步的楷、草、隸、篆、行、篆刻技法,幫助學生體會書法在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方面的重要社會作用,進而掌握初步的書法造型藝術,體會中國古典書法藝術的浩瀚與博大精深,陶冶學生情操。做‘五愛’少年,通過開展“熱愛中國共產黨,爭做紅色接班人”、“愛我中華,報效祖國”、 “尊敬父母,奉獻孝心”、“熱愛老師、同學,關心愛護同胞”、“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系列紮實有效的主題活動,在學生中加強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父母、愛同胞、愛自然教育,教育學生追求上自強,生活上自立,學習上自發,思想上自信,行為上自律,努力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5、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

弘揚民族精神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還是全社會的責任。主動爭取居委會、工青婦組織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調動一切有利於學校的積極因素,開展“文明小使者”在行動、“文明社區行”、“我是城市小主人”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講究公德、誠實守信、愛護環境等社會公德。學校分別對各班養成教育進行督導評估,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現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三年大變化。同時,通過開展中國民俗民風大調查、老紅軍老八路訪問、中國節日調研報告等系列活動向外拓展,組織家長學校定期活動,引領家長學習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使全社會呈現“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熱潮,帶動整個社會,整個民族健康向前發展。

弘揚民族精神月雖然即將過去,但是對於我們全體師生來說,民族精神的行動並沒有結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將弘揚民族精神活動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讓民族精神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