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省綠化模範鄉鎮工作紀實

做大做強特色林業產業,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統一起來,是城關鎮做好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民生舉措。城關鎮結合區域鄉村實際情況,按照《城關鎮環線產業帶五年規劃》,投資600餘萬元,圍繞環線核桃產業帶建設完成小雜果種植面積14000餘畝。

核桃因好管理、病蟲害少、經濟效益高,已成為城關鎮目前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增效的首要樹種。為加快推進核桃基地建設,鎮裡廣泛宣傳,,並組織各村支書、村長、民眾代表到陝西商洛、濟源、盧氏等實地參觀核桃示範區。

並制定加大獎懲力度,除市、縣獎補資金全部兌付外,鎮政府又制訂了獎勵措施,凡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獎補村5000元,200畝以上獎補村1萬元,倡導土地流轉,鼓勵大戶承包。目前,全鎮有承包100畝以上大戶8個,承包面積2100畝。一系列舉措充分調動了民眾的栽植積極性。截至目前,轄區內24個行政村共發展優質核桃1萬餘畝,使其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趙溝支書趙占修

同期聲:

在發展核桃經濟作物的同時,政府還鼓勵民眾種植石榴,柿子,杏,李,中藥材等經濟作物。著力打造了4個小雜果示範基地,積極推廣林間立體種植,養殖,為農民經濟增收拓寬渠道。

充分利用鄉村林業生態良好這一資源優勢, 城關鎮在發展鄉村生態旅遊上大作文章。依託xx縣神龍泉林果花卉有限公司的資源優勢,投資2300萬元,打造了面積256畝的神龍泉生態園和蘇園。依託林莊水庫優美的自然風光,打造了占地244畝的龍隱湖度假村。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通過生態建設、生態旅遊開發、林果苗木花卉基地建設等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土地流轉2萬餘畝。其中生態建設1萬餘畝,生態旅遊開發XX余畝,林果苗木花卉基地建設、林藥間作及養殖產業結構調整流轉占地8000餘畝,初步形成了與資源特點、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區域化的林業生產新格局。

綠色家園  文明和諧

城關鎮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植物資源和眾多的古樹名木。留存至現在的樹齡數百年的古樹名木有數十個品種,具有代表性的有國槐、核桃、柏樹,柿子,皂莢等39 株。為有效保護和系統的展現生態城關魅力,城關鎮對轄區內的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進行完整的挖掘整理,為每一棵古樹名木建立檔案,設卡保護,逐一登記造冊,實行專人管理。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義務植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紮實有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近年來,每到春季造林季節,各植樹責任單位,按照鎮裡統一安排,在轄區內所有能植樹區域進行植樹造林。並設立義務植樹點。全鎮每年完成義務植樹 58 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達 95% 。使大家通過銘志於樹,寄情於林的方式,激發廣大幹群參與生態建設的熱情,全鎮造林綠化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方方,一片片綠色樹木猶如一塊塊巨大翡翠鑲嵌在城關鎮的版圖上,這不僅是民眾的綠色銀行,更是改善生態環境,拓展生態空間,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活水源泉。XX年至XX年,城關鎮已連續三年榮獲洛陽市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單位,成績是動力也是壓力,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滿懷激情的城關人,堅信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片綠色會更濃,這片土地會更加熠熠生輝,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