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普法管理計畫

三、創新法律服務機制,努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各個領域便民服務上取得新成效

1、鞏固規範法律服務各項工作。綜合運用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服務等途徑,積極協助各級政府運用法律手段調整經濟關係、管理社會事務,服務各類市場主體進行貿易、投資、融資等民商事活動,服務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共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主動介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城鎮化建設等環節,和落實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徵用補償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領域;圍繞推進企業依法經營,積極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涉法案件,為廣大基層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促進建立和諧的勞動關係;要切實加強對法律服務業的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服務人員辦理重大影響案件的指導制度、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主任負責制,加強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執業經歷、業務能力、職業道德、品德修養等方面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大局維穩意識,保持正確的執業方向;加強公證執業監督,嚴把公證質量關,不斷提高公證的社會公信力。

2、紮實抓好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在縱向上強化各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業務指導;在橫向上強化工、青、婦、殘等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業務指導,明確工作職責;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完成2件以上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重點是抓好農民工和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整合司法行政內部資源,構建大法律援助格局將律師、公證、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等工作納入法律援助服務範疇,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整合各項職能,形成大法律援助的工作態勢。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法律援助工作氛圍,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緊密配合,向社會大力宣傳法律援助工作意義、援助對象、內容、方式等,把法律援助工作繼續推向深入,推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健全完善援助機構內部工作機制、業務指導機制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確保法律援助工作可持續發展。

3、做好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本地政治經濟等重要事項、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其法律諮詢、決策建議和論證等作用,協助政府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要積極主動地爭取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領導機關對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要增強政府法律顧問自身建設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政府法律顧問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

4、健全完善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信訪工作機制,依法解決民眾利益訴求。積極引導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處置涉法信訪案件,參與疑難糾紛、群體性案件的調處工作,更多地採用調解的辦法化解社會矛盾。對有重大影響的群體性、集團性、敏感性法律事務要及時向市局報審,同時要依法做好教育引導和糾紛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四、切實抓好“維穩”工作,努力在加強司法行政基層基礎上取得新成效

1、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力度。在抓好經常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基礎上,圍繞重大節日和重要活動,全方位、廣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全市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對排查出來的可能誘發集體越級上訪、群體性鬧事事件、重大矛盾糾紛。可能民轉刑隱患民間糾紛,要及時地歸類、研究措施對策,形成穩定風險評估預案,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處理,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特別要做好敏感時期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積極排查化解社會影響面大、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極端事件的矛盾糾紛,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切實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民生問題。對於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的事件,要及時地予以引導、協調,避免上升為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