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典禮講話

第一,希望同學們培養戰略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國家的發展。

我們北京大學物理系1949屆的畢業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于敏院士,由於種種原因,之前並沒有出過國,但是這完全沒有妨礙他站到了世界科技的高峰,因為他很早就看準了核物理這個學科發展的大方向,也看準了國家發展核技術的大方向。

彭桓武院士曾經講,“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國內當時沒有人會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院士也認為,正是于敏的工作,“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于敏院士自己曾經講過一段話,他說:“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歷史已經記住了于敏,記住了這位畢業於60年前的北大人,因為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熱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國家的強盛聯繫在了一起,所以他的名字將永恆。

我們再看王選院士、徐光憲院士,這兩位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獲得者,他們在選擇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時候,也都具有了不起的眼光。國家發展最需要什麼,他們就選擇什麼。他們從來不會問國家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而是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這樣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第二,希望同學們牢固地樹立服務人民意識,紮根到人民民眾之中,時時刻刻不要忘本。

北大的學生無疑是眾多優秀青年的代表。同學們在北大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教育,通過進一步地努力,將來應該成為社會的精英。而所謂的精英,就是要能夠給大家引領方向。德國大哲學家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中曾經說,一個社會中的知識精英,“他的進步決定著人類發展的一切其他領域的進步;他應該永遠走在其他領域的前頭,以便為他們開闢道路,研究這條道路,引導他們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北大的學生應該有這樣的使命感和勇氣,如果北大的學生都不敢為天下先,那我們還能有多少朝氣?但與此同時,我希望大家在仰望天空的時候,同時要關註腳下的大地。始終不要忘記,既著眼於長遠,又要立足於現實,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根本。

老北大的校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學堂重地,閒人免進”。後來蔡元培先生來當北大校長,就把這塊牌子取掉了,他主持開辦了“平民夜校”,要北大的教授和學生利用晚上的時間,為北大的校工上課。“平民夜校”今天仍然還在開辦,就是工會、團委、教育學院幾家聯合辦的“平民學校”。在座的很多同學曾在這個學校里擔任志願者,我感謝你們。我希望,將來你們到了社會上,能夠繼續多做這樣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要太“小資”,不要浮躁,要深入基層,關心時勢,服務於廣大人民民眾的需要,要把黨和國家的需要和老百姓的疾苦當成是北大人自己的事情。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XX年的畢業典禮上講過一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人類的最大進步並不體現在發現和發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們來消除不平等。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民主、公共教育、醫療保健、或者是經濟合作,消除不平等才是人類的最大成就。”我也想把這段話送給今年畢業的各位同學,我希望你們為了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繁榮、和諧和穩定,作出北大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