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安全管理講話

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公安部和教育部共同舉辦的“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會”,昨天有同志講校車工作是一個功德項目,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因為,我們知道在校車工作的背後有兩個關鍵字:一是孩子,二是教育。孩子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教育是我們國家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們提供的環境還不夠理想,我有很多的數據和案例,包括國外和國內的,但我不想在這裡列舉,這次汶川地震為什麼如此震撼中國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那么多的孩子走了,他們還那么小,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就匆匆離去,讓我們這些做大人的心痛不已,更讓我們感到有一種責任的壓力。所以,我們大家在這裡,交流經驗,研究問題,共同為校車工程的建設獻計獻策,為孩子們做一點事,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其意義就盡在不言中,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我是一直從事風險管理研究的,也包括交通風險管理、教育風險管理和校車問題的,所以,這次受邀來參加這次會議,原來是想來談談關於校車風險管理問題的,特別是國外在校車風險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但到了這裡之後,看了會議的材料,聽了各省的經驗介紹,特別是昨天看了我們威海市的實踐,我覺得原先的準備都是多餘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從這次會議交流的情況看,我國的校車管理,雖然起步時間不長,但在公安部和教育部的共同推動下,在我們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已充分發揮了我們的後發優勢,可以說國外在校車管理方式的做法,在我國均得到了很好的套用,而且是結合我國實際的、創造性的發揮套用,效果和成績顯著。我們知道國外在校車管理方面的主要經驗包括:1)導入校車的概念,校車的概念不僅是一種車輛類型,而是一種社會管理模式,或者是社會管理價值取向的體現,它包括了關注孩子,關注教育,關注安全,關注效率,關注環境等,成為了現代社會的“校車文化”。比如,大多數國家的校車採用了統一的黃色標識,人們認同並尊重黃色車輛的“特權”,自覺予以禮讓,這是一種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體現;2)建立校車的專門法律與規章,明確對校車的法制化和專門化管理,這樣就確立並強調了校車特殊的地位,強調了擁有、經營和使用校車過程中的規則和責任,如:明確和解決準入問題;3)建立校車的專門技術標準,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標準,確保全全,而且是追求確保萬無一失;4)校車安全環境建設,包括駕駛人員管理、道路的管理、上下車管理、定期審核制度等等,另外,學生的安全教育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方面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很好的實踐;5)強調校車解決過程中的綜合治理,要求政府、社會、學校、家長、學生、校車經營者、校車駕駛員等共同參與,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特彆強調政府應當在校車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6)保險方案,對於校車的保險一般有特別的要求,主要是在限額安排方面,同時,與校車的管理制度銜接,沒有辦理校車保險的車輛不能營運。如加拿大的校車運營條例第三條就明確規定校車必須辦理保險,並且規定15座以下的,賠償限額為:每人20萬,每次事故50萬;15座以上的,賠償限額為:每人20萬,每次事故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