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家長發言稿:學校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那如何培養呢?我認為: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責是關鍵。常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同孩子朝夕相處,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孩子寬以待人,那我們自己就不能斤斤計較;要孩子孝敬父母,我們自己就不能虐待老人;要孩子有善心,我們就不能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麻木不仁;要孩子自力自強,我們自己就不能向父母伸手;要孩子勤儉節約,我們自己就不能大手大腳;要孩子知難而進,我們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就不能怨天憂人……。我們不能在教育孩子時是一套,自己行動時又是另一套,這樣是絕對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動手實踐的機會。做家務就是一個最好的實踐辦法。可有關調查顯示,我國90%的獨生子女從未做過或很少做家務勞動。我認為,出現這種現狀,不是因為孩子懶,也不是孩子手笨,而是家長們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權利。大部分家長怕做家務影響孩子學習,認為只要孩子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做家務那是大人們的事,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有的孩子想動手,可家長嫌孩子毛手毛腳,只會添亂;有的家長怕孩子累。久而久之,不但打消了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而且無形中使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其實,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搞衛生、整理房間、洗碗、洗菜、做飯等,不但能讓孩子學到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讓孩子從勞動成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孩子會在勞動實踐中增強獨立意識,樹立自信心。所以說,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放手。家長退一步,孩子就會進一步,讓孩子在承擔中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事實上,能夠真正成龍、成鳳的孩子畢竟只在少數。我認為,孩子以後在社會上不一定要出人頭地、大富大貴,只要能夠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他就是成功者。有句話說得非常好:給孩子留下再多的錢財,都比不上給孩子留下一條路。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

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好孩子;在社區做一個好公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