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家長發言稿:國小家長會上家長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家長們:

大家好!

我是二七班邵唯一的家長。

今天,很感謝程老師給我這個機會站在講台上和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關於孩子成長教育的話題,我感到萬分榮幸!也感謝各位老師一直以來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是你們誠摯的愛心、樸實的作風、勤奮好學的精神,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使他既學會了讀書,又學會了做人。今天我受老師地委託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幾點看法,只是自己一點淺薄的認識,不正之處還請大家諒解和批評。

我個人認為,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了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要善於和孩子溝通,在上次家長會上,聽了程老師講她跟女兒交流與溝通的方法後,我也嘗試著用這種方法,不主動去問孩子當天在學校的行為,而是先講自己一天中都做了些什麼,結果,孩子聽不完我的故事就開始爭著、搶著跟我說他在學校的事情,就這樣我輕而易舉的了解了孩子一天當中的學習和生活。

現在的孩子自主性比較強,作為家長我很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對人對事的看法想法,也和孩子對一些事情進行探討交流,這樣無形中就拉近了與孩子之間地距離,孩子也願意和我溝通交流。我認為要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了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么這種努力一定大有收益。雖然這種結果並不是立竿見影,但我們也須努力,這種努力會使孩子受益終生。作為家長,每個人都企盼著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孩子們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我首先做的是安慰,幫他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婉言告訴他在以後的考試或作業中不犯類似的錯誤,通過上述做法,我感到兒子比過去更踏實、更虛心了。

做人是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接下來,我想談一下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幾點做法,簡單歸納為“五心”:

一 、培養孩子的愛心

有道是:“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一個孩子成績再好,如果缺乏愛心,那么我們所做的一切將會失去意義。記得在“5 12”四川大地震時,我和兒子一起到社區捐款,在網上捐款,我們每天都關注著災區的最新訊息,每當看到電視上報導施救的感人場面,我和兒子就激動的淚流滿面,他還說:“媽媽,咱們去災區當志願者吧,去幫助災區的小朋友,”看著孩子天真而真誠的眼神,我更是淚如泉湧,這眼淚飽含了激動和感動,我被兒子七歲的愛心深深的打動著。就這樣,愛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而我對兒子的付出,他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那次我生病,做了個小手術,孩子看到我一臉痛苦的樣子,眼中含著晶瑩的淚花,像個大人似的過來摸摸我的頭,問我還疼不疼,還叮囑我不要亂動,鼓勵我要堅強要勇敢,給我餵飯餵水,就在這一瞬間,我感到沒有了任何疼痛,是兒子的愛心幫我驅走了疼痛,孩子所做的這一切,印證了我對他的愛心培養是成功的!在孩子心中播種愛的種子,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愛護一草一木;愛自己的教室和校園,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師同學;等等等等。家長朋友們,愛心是從小培養的,也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培養起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愛心澆灌的小苗自然會茁壯成長,也會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教育得法,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