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一年級家長會上講話

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幾句話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的,意思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對於國小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他能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多的多。這一點大家有認識但不重視。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是一個一輩子都會讓你操心的孩子。所以無論是我們做老師的,還是做家長的,都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做起,這是教育的起點和源點。其實“習慣的培養”這個話題很大,內容也很多。今天面對的都是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想談以下習慣的培養。

做人的習慣

1、講誠信

我把講誠信放在了最首要的位置。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誠信的習慣,不喜歡孩子撒謊。但是,許多孩子卻是說的一個樣,做的另一個樣;當面一個樣,背後又一樣。例如:我教過的一個孩子,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保證周末一定完成作業,決不拖到周日晚上再寫作業。可以回到家裡,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拖拖拉拉不願寫作業,氣的家長直給我打電話。我也常聽家長說,孩子也沒把考試捲紙給我看呢?(肯定是孩子考得分數太低,不敢)我甚至還看到過幾次這樣的行為:(換名換卷)等等。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有的父母是無所謂的態度,輕易的就過去了,有的父母則是訓斥、懲罰,這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有時都會促使孩子更擅長於撒謊了。因此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正確引導。

建議一: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要糾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長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件事,總是輕易地許諾孩子某些條件,但是事後卻沒有兌現。孩子的希望落空後,就會發現父母在欺騙自己,他就會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經驗,一旦這些經驗轉化為孩子說謊的行為時,父母恐怕要後悔莫及了。

建議二:常和孩子簽約。為了某些事和孩子簽定條約,一方面是培養孩子守信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約束家長自己對承諾的兌現。每到假期,我都會和女兒簽約。放假初期,我都會和女兒商量在假期里每天要做些什麼,雙方達成共識後就一條一條寫下來形成計畫,並制定好獎懲條例,然後雙方簽字生效。然後每天她就會按計畫做事。做到了獎勵,做不到按約懲罰。從國小一年級一直堅持到現在。我感覺孩子不僅在養成言而守信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她也養成了做事有計畫的好習慣。在初四最緊張的一年,她每月還要為自己定計畫,每天做什麼,每周做什麼。這都是簽約帶來的。要經常大聲對你的孩子說:不兌現承諾是可恥的行為;光說是不管用的,要採取果斷措施讓孩子接受懲罰,懲罰的目的是讓你的孩子去自己發現:不兌現承諾是要吃苦頭的。別忘了在懲罰孩子之後,和孩子“重新簽約”。重新簽約是給孩子台階下,也是給孩子新機會。

2、有愛心

如今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有“孝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啥給啥,天冷送衣服,甚至每天中午還要到校看看自己的寶貝,父母的悉心,培養了孩子的毛病:吃獨食,想幹啥就非得去做,不管別人的感受。“我的”、“給我”、“我要”,這是孩子最常說的幾個詞,由此可見孩子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從小在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身心的愛中泡大,卻從不覺得愛的珍貴,認為給予他的是天經地義的。反映最明顯的是我們老師在指導寫“我的媽媽”的作文時,讓學生說出自己媽媽對自己愛的典型事例,學生不是冥思苦想想不出來,就是模仿別人的事例顯得蒼白空洞。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長輩對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愛他,他們並沒有因為這些愛而有感受,有感動。這樣的孩子心中就缺少愛。那么如何培養這人類最寶貴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