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對家長的一些建議:

(1)給孩子安排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起碼一定要有一個合適孩子高矮的,專門用來學習的書桌。有的孩子的作業本拿到學校來,全是油漬,可能是由於孩子邊做作業邊吃東西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於孩子沒有自己完成作業的專門書桌,有的在飯桌上完成,有的甚至是趴在地上完成的。

(2)學習用品:5支削好的鉛筆、一把直尺、四隻彩筆(必須有一隻紅色的)、一塊橡皮、最簡單的樸素的文具盒,不要讓學具變成孩子的玩具。對於每天所需要用到的學習用品,一定給孩子備齊,本子用完了及時更換,學習用品最好做個標記,並培養孩子能夠及時收拾自己的東西。如果發現孩子把不屬於自己的學習用品帶回家,一定要及時和老師聯繫,並教育孩子不能拿別人東西,及時將東西交給老師。

(3)培養孩子的習慣:這非常重要。有句名言佳句說,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播種性格。也就是說習慣最終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孩子的習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習慣,最終形成孩子良好的習慣。比如學習的習慣,生活的習慣,再細一點,禮儀的習慣,衛生的習慣,速度的習慣,關心他人的習慣,孝敬長輩的習慣等等。這些好習慣是孩子享用一輩子的財富。各位家長,教育子女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更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愛心,需要用心,需要細心,更需要耐心甚至是智慧。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父母都能成為優秀的父母,也希望你們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一年級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習怎樣當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更重要。我認為,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不甘落人後的進取精神,主動向老師請教都是孩子在一年級就要樹立的學習習慣。好習慣是成材和成人的第一步。對於國小生來說習慣有學習的基本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敢於發言的習慣、傾聽的習慣、書寫的習慣、交流的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打架,不罵人,對人有禮貌,講衛生,不亂扔垃圾,遵守社會規則等;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父母承擔必要的家務等;在這裡我希望

家長和老師共同做好以下幾點:

(1)孩子的合群教育。有時小夥伴之間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傷了,孩子之間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等,家長決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發現情況,及時與老師聯繫。

(2)請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議論學校和老師。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是神聖的、萬能的,請不要隨意毀滅孩子們心中崇拜的偶像;學校是孩子們學知識、學做人的樂園,請不要在您的無意中讓孩子對學校產生厭倦、恐懼等不良心理,最終受到損失的是您的孩子,而且這種損失永遠無法彌補。老師畢竟不是完美的,老師跟老師之間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學方式,但是請您一定要信任老師,與老師加強溝通,有任何不滿或不理解都可以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來解決,請相信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願意做到讓您滿意。您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議論,以免給孩子的心理投下永不消失的陰影。

(3)關於和老師的溝通方面的問題,其實剛才前面倆點都說到了既然家長把孩子交給了我就說明家長對我的信任,所以不論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您最先找到的人應該是我,我會盡我所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果我真的解決不了了我們在逐級向上反映。我想只有這樣問題才能更快更好的解決。當一個階段,孩子退步厲害或有其他問題的時候,語、數老師可能會單獨找到家長,將這一情況告之。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師對孩子負責以及真誠的愛的基礎上,希望孩子能儘快改掉壞的習慣,養成好的習慣。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有所顧慮,為什麼教師不找別人就找我。以前的家長中,有這樣的家長,他並不希望教師找他,而越是這樣的家長,在他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越多,我們只是想儘快幫助孩子,他卻以另一種心態和教師交流,久而久之,我們也不願意與這樣的家長進行溝通。大多數的家長都讓教師覺得自己和家長像朋友一樣,而也正是通過如此,教師更多地了解了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現及孩子的特點,這樣就更細緻地了解了孩子的性格。所以,當您有好的建議或意見時,請真誠地提出。對於學校的其他教師,也都一視同仁,當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學校也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可以請校長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