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國中教師代表發言稿

3.既要全面抓,又要重點抓。初三年級800多人,一個學生就是年級的800分之一,這是微不足道的,但對每個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所以我們始終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關心鼓勵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宗旨,有重點、有計畫地展開各項工作,不斷個別交流、談心,為他們加油鼓勁,共同尋找成績增長點,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學習,日後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希望和建議:

抓好初三年級的工作,單靠教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更多地需要家長的關心、支持與配合。可以說在學習上,每個同學都是平等的,關鍵是學生學不學的問題,任何一個同學只要想學習好,都能成功,學生學不學的關鍵在於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愛不愛學習,思想能不能投入到學習中去。而這個學習的觀念同時也需要家長來給學生灌輸與強化,需要家長不斷跟孩子交流、溝通,摸清他們心裡的真實想法,然後與老師溝通,共同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可以說學生讀書的好壞很大一方面取決於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那么,面對孩子緊張的初三學習生活,家長應注意哪些教育問題呢?

1、 強化親職教育意識,努力提高親職教育質量。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文明平等競爭的社會,若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就難於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人生最大的煩惱莫過於兒女的不成器,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於孩子的有才有德。作為家長,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學校是接過這塊毛坯進行繼續加工的,從家庭,幼稚園,國小到國中,這已是第四棒,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離不開正確親職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親職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你想,同樣一個教師在同樣一個班級上課,為什麼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一些呢?其中關鍵在於親職教育、在於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來源於家長的期望,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校表現情況,和學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學習計畫。家長要更多一點的投入精力關心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麼時間該上學,什麼時間放學,在學校里表現怎樣、完成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平時都跟哪些朋友來往、上不上網咖、玩不玩手機、是不是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其學習的關注,當然在學習上就會非常用功,努力把學習搞好。有的家長總是說,工作太忙。那么,家長再忙,又是為了什麼?現在有許多家長把精力用在為孩子攢錢,為孩子攢個房子,那你有沒有想過用你現在的精力去為孩子攢個高素質,攢個孩子將來吃飯的飯碗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材的培養沒有幾十年的精心培養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養不成人材的,靠僥倖心理也是斷然培養不好孩子的,所以,家長朋友們,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觀念,持之以恆的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而不是想起來了就問問,忙起來了就扔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一代,他們的成功,才是你這一生最大的驕傲和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