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國60周年徵文:服務人民從關愛病人開始

各位領導、各位評審、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服務人民從關愛病人開始》。

三月的春風情深意暖,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在全社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重要講話,對我們衛生系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開展醫德醫風、行風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五月的花海溢彩飄香,和著春潮,伴著夏韻,5.12護士節,以嶄新的姿態,從春天迷人的風景中向我們走來,鮮活了五月,笑醉了季節。

隨著社會經濟全球化及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各種思想文化上的交融激盪,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朝著多元方向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見利忘義、誠信失范等現象不僅存在,還嚴重敗壞著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這些問題在醫療衛生行業同樣存在。在看病難、看病貴的背後,個別醫務人員道德敗壞,亂紀違法,影響和損害了整個醫療服務行業的形象。這使眾多辛勤工作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不僅感覺莫大的委屈,還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以什麼為榮,什麼為恥,這些本是很明確的觀念,近些年在一些人心目中模糊了。一些醫務人員說,有段時間,大家對拿藥品回扣存在模糊認識,認為錢是藥商給的,並沒有直接從病人口袋裡掏,再說藥廠已經把“宣傳費”等計入了成本,不拿白不拿。

胡錦濤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論述,如三月拂面春風,如曉枝滴降甘霖,讓大家將模糊的觀念矯正過來,認識到拿藥品回扣已經損害到病人利益,是違法違規行為,醫務人員應該以此為恥,作為醫務人員,應以時時為病人著想為榮,時時以關愛病人為榮,時時以服務病人為榮。

醫務人員要以醫療衛生機構規範的醫德醫風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樹立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的觀念,堅持崇尚醫德、恪盡職守、忠實為民眾服務,我們要堅決貫徹總書記“八榮八恥”講話精神,把“八榮八恥”落到實處,從明是非、分善惡、辨美醜著眼,讓“八榮八恥”深入人心;從我們的身邊事、眼前事、點滴事入手,把“八榮八恥”的要求具體體現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從而樹立醫務人員正確的榮辱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在醫療衛生服務實踐中,“服務人民”不是抽象的、虛擬的,而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其內容就是要尊重、關心患者,營造文明、和諧的就醫環境,形成平等、理解的醫患關係。 “以服務人民為榮”,必將受到人民的喜愛和稱讚。像不久前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吳孟超,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服務和醫學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在談到自己從醫五十年感悟時說,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敬業精神至關重要。敬業精神就是要忠於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全力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就是要淡泊名利,關愛病人,一生甘於奉獻。他常告誡年輕醫生:“看病收紅包,就會玷污醫生神聖的稱號。”

“以服務人民為榮”,體現在醫療衛生服務的日常工作中。而老百姓也是從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事中感悟醫務工作的崇高。曾榮獲“白求恩獎章”的韋加寧醫生,生前在接診時從不喝水,為的是少上廁所,不耽誤為患者看病的時間。他每接待一位新病人,總是要先問清楚經濟狀況,根據病人的承受能力設計手術方案,最後還要給病人省出返程車票錢。正是心裡處處想著患者,韋加寧醫生在人們的心裡是“把病人當親人,把醫術當藝術,把工作當樂趣,把生命獻給黨的人民的好醫生”。像這樣的好醫生在醫療衛生行業有很多,如吳登雲、鄧練賢、鍾南山、葉欣、趙雪芳、戰勝軍等,還有我們身邊的全國勞模李築光、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皮小容醫生等,他們譜寫出的一首首光輝樂章,是“服務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戰線的“主體”和“主流”。

正如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有其對立面一樣,在現實的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背離服務人民”的行為時有發生。如有些人非法開設私人診所,非法行醫導致病人死亡;有些地方打著改革的旗號將公立醫院拍賣,造成醫藥費用驟增,使百姓就醫苦不堪言;還有一些醫護人員對待患者冷漠麻木、小病開大處方、大檢查,收受紅包回扣等行為,甚至有些醫護人員見死不救,看見患者術後大出血竟然鎖門而逃;有的把沒錢的病人拋出院外……在這些人的眼裡,醫療技術不再是促進健康、解除病痛的仁術,而淪為違法商販的掮客、不法藥商的內應。難道這不正是缺失了、淡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結局嗎?如果這樣下去,後果是多么的嚴重、更是多么的可怕?!

八榮八恥不是一種高調的言論,其實它只是對一個高素質的一般人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的人並不多,什麼是光榮的什麼是可恥的,連小學生都知道,做可恥的事情的人不覺的可恥,那只是因為沒有內心的自省。我們自戀地稱自己為白衣天使,那些稱我們為白衣天使的人卻在踐踏著我們的尊嚴,什麼是光榮,什麼是羞恥,難道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足夠的自醒嗎。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樹起了公民道德的新標桿,既體現了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又反映了新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為宗旨,在多元中堅持主導,在多樣中倡導主流,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抵制各種誘惑,面對紅包回扣等現象的腐蝕,要有頑強的自我克制能力,不能跨越道德失衡的防線,時刻以“人民的好醫生”的規範和要求來約束鞭策自己,逐步達到人格上的完善,促使醫療衛生行風不斷好轉,使醫務人員的社會形象不斷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