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此次“國培計畫”是我走上工作崗位後參加的歷時最長、形勢最正規的脫產培訓學習,說它歷時長是因為它將有4個月的培訓學時時間,說它正規是因為它有正規的教學課程,有組織、有領導,學習的內容涉及面廣。授課的有各大名校的教授、學術權威等。可見“石大”對此次國培計畫的重視。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學習、吸納、借鑑的過程中,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拓展自己,,使自己在不斷地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思考並解決問題。當然有些學習是在你的工作中無意識地學習並掌握到的,而有些學習是我們有意識的主動地去理解、接受的。我認為後者的效果、速度、程度會遠遠高於、快於前者。所以每當有學習的機會時,我都願意積極主動的要求參加。我希望抓住每一個提速自己教學能力,提升自己思想理論高度,提高自己看待問題,闡述問題,拓寬自己素養內涵能力的機會。
本次培訓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有拓展我們視野的:“西方歷史視野下的個人主義”、有帶有學術研究提升我們理論高度的“西方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實際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對我們現有的歷史知識面延伸的“世界近代史專題”、“中國近現代史專題”、“中國歷史教學設計”、“中國歷史學業評價與考試命題”、“明清史專題”、“隋唐宋元史專題”;有對世界歷史發展研究的“中國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世紀中國史”、“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親臨實景感受歷史變遷的“博物館學知識與實踐(烏市情景教學)”、“考古知識與文物解讀(烏市情景教學)”;有對我國現階段和今後長期教育發展展望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提高教師素質的“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等等。真的可以再提升和拓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授課的教授有來自蘭大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希隆,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生,有北大教授賀衛方等等,能與這些大家、專家、教授面對面,能親耳聆聽他們闡述自己對中外歷史發展中具有代表性事件獨到的見解,是我們每個學員難得的機會和榮幸。讓我們這些生活與我國偏遠落後地區且植根於我國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真正在思想上、理念上、思維方式上、教學方法上都能提升一個高度,能與我國教育理念發展接軌,能了解我國教育發展動態,同事把我國教育發展植根於世界教育發展的大環境大背景中去,從中找出我國教育與世界教育發展的差距與不足,積極汲取世界教育發展的優點及可取之處,改革我國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這樣的高度;也有從基礎出發,講授名家怎樣從普通教師一步步鍛鍊成長起來成為教學能手,教研專家的點滴事實。農七師教研室唐長根主任的《做一個名師》就是這樣的。他的講解植根於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的實施、發展、實踐、挫折、失敗、經驗、成果等方面出發闡述了基礎教育改革的目的,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及作為名師應具備的素養。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敗的個案,讓我們感覺到這些個案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唐老師講的有些學校為了防止教師有舊教案所採取的不同措施:有上交舊教案的做法、有把舊教案剪去一角的做法、有讓教務處批註日期的做法等等,總而言之這一系列的做法就是為了杜絕教師再用舊教案。而有些學校則是鼓勵教師用批註日期備課法來備課,調動了許多教師的備課積極性,游得教師甚至在一課的教案上出現了三四個日期。這樣從基本功做起,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何愁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不高呢?因為這已不是在簡單的備課了,而是透視出你對教師這個職業認知態度,是你對自身素養培養的嚴格要求,是你做事的嚴謹態度,同時也是你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對自身知識素養、品格素養、人格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這樣的做事態度,這樣的教學態度能不讓我們每一位學員感動嗎?課可見,基本功是在平時的點滴中積累起來的,同時我也相信在我們的學員中也不乏這樣的教師。
我們歷史國培班一共有30人,可惜有3名學員不知什麼原因放棄了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們來自兵團各個師、團場。在學習中大家相識、相知。在學了近一個月後,大家彼此已經能叫上名姓了。能相識是我們的緣分,能相處是我們的情分。在學習中大家彼此交流增進了友誼。
受益最深的感悟是:一個人就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納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不斷的充實自己、更新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因為通過聆聽各位教授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解剖析國內外歷史的發展、演變的優劣,使我們的思想境界突然變得開闊了許多,對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了更深層次和更高空間的理解。比如馬建川教授講的《如何理解政府管理》中,對國內外政府管理的歷史發展規律;政府機構存在的許多問題做了比較客觀系統全面的闡述,從中我們逐漸理解和明白了國家管理制度也是在逐漸完善的過程。暫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當出現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就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完善過程。
王俊峰教授的《e世代學生心裡健康教育》講座,給我們分析講解了噹噹學生的心理狀況、價值觀取向、人生態度、生活理念等,以及當今現實社會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而我們應該逐漸的去理解並融入他們之中,因為我們也只是人類歷史長河發展中的一個過客。對於上輩,我們也曾經叛逆過、對抗過。時過境遷,現在我們也成了他們的上輩,成了實施教育的宣判者,他們又成了反叛我們的一代,我們不去理解融入又能怎樣呢?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其實改變自己就是讓自己去理解融入這個變化太快的新e世代,想想真是受益匪淺。烏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孫梅老師首先從我國聯考入手,談到聯考這個指揮棒指揮著中國的基礎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乎類似胎教這樣的早期教育便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開始了。當孩子一出生就無意識的踏上了各種學習的戰車,投入到各種學習的“戰鬥”中,父母也因為社會上和周圍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評選、海選,打著“愛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把孩子推上了這列永無歸期的戰車。於是孩子就開始了不斷的學、學、學,父母還在不斷的推、推、推。孩子的天真、活潑、好動、愛突發奇想、奇斯妙問的天性被扼殺了。早早的被各種特長學習、晉級比賽所禁錮。孩子的“特長”有了而天性沒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國目前教育的這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