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期中考試家長會教師總結

大家好!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孩子已經學習了兩個多月了!在這兩個多月里,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同時也暴露了些許問題,所以學校選擇在這個時間召開家長會,讓我們再次相聚一起,共同探討孩子在學習、成長中的問題,是及時的,也是必要的。

一、期中檢測分析

相信在座的家長,現在一定很關心這次期中檢測中的大致情況。那么借這次家長會,我首先向大家介紹分析一下語文期中檢測。總體來說,這次語文檢測,小朋友發揮得不錯,我們的語文成績目前在年級中處於領先,雖然只有有8個滿分,但34個學生考到了98分以上,我想這個好成績除了與孩子自身的努力有關外,和各位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對我教學工作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所以我要真誠地向各位家長說一聲:“謝謝!”雖然這次有很多孩子考了滿分,但我還是要總結一下這張考卷的失分原因,希望家長們聽了能督促孩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知識掌握不到位。表現在小見到j、q、x、y,不知道要看見魚眼就挖去,補充完了音節卻沒有加聲調,給聲母串珠子,走錯路線。有小朋友漏題,對於這些錯誤,通常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粗心,但我覺得這種錯誤的關鍵還是他對小的規則沒有學到位;對音節要有聲母、韻母、聲調組成沒有理解清楚;把迷路的小鳥送回家,圖片是不規則的,孩子要在老師讀題後短時間內找齊也不容易。就是我們說的知識掌握的不牢固,等以後他真正理解清楚了,做這類題目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是不容易出錯的。所以,我要提醒各位家長在對待學生考試、做題時的錯誤不能光以粗心來總結,而應該透過錯題的背後尋找原因,否則類似的粗心是永遠也杜絕不了的,相反還會給孩子帶來反思錯誤的一種思維定式——“因為我粗心了,所以我錯了。”這樣的孩子永遠不會學著去反思自己究竟是哪裡不會,應該如何把這個漏洞補上,他只會一次又一次的用“粗心”來自我原諒。所以家長老用粗心來總結孩子錯誤的原因,是遠遠不夠的。

(二)連線題。這道題要求學生把日期和對應的節日連線,能充分反映出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與否,與別的班相比,我們這道題做得還可以,說明孩子對語文書外的知識也都有一些了解,因為我只跟他們講過國慶節是10月1日,相信其他的節日都是家長平時無意中講到讓孩子聽到了,潛移默化地記了下來,這也再一次證明家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這是我對語文期中檢測的一些分析,在對孩子說起這次成績的時候,我反覆向他們強調“考一次滿分,得一次第一,並不難;難的是,次次考滿分,次次得第一”,我們不是逼著他們每次都要考滿分,考頭名這不現實,對孩子的壓力也大,從客觀上說,這次期中檢測的題型不難,都是關於拼音、基本筆畫和四會字的題目。從前兩周開始,我們就開始正式學習課文了,這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對孩子聽、說、讀、寫能力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這些說給孩子聽,肯定不怎么明白,所以,一定請各位家長不要鬆懈,要讓孩子在前面紮實的基礎下,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了。

卷子我發給各位,在是孩子在學校考的第一張試卷,是他踏入國小的第一次成長足跡,給家長留做紀念,請妥善保管。

二、新階段的要求

接下來我就結合著學生這兩個月的學習行為習慣,來談談下階段應該對孩子提出的新要求。

(一)到校習慣

每天早上按時到學校,參加正常的早讀。現在天慢慢冷了,小朋友有的越起越晚,個別孩子沒有吃早餐就要上課了。有的甚至出現了遲到的現象,希望家長能嚴格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8:00我們的早讀就開始了,讓孩子每天到校後至少能有5分鐘的準備時間,感受早讀的氛圍,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聽課習慣

一年級對課堂常規要求很嚴。要求學生聽課時,必須坐正;回答問題起立時,手必須放在兩邊;別人在回答時,必須停止舉手,管住嘴巴,仔細傾聽;大多數學生都還不錯,問題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孩子身上,這些孩子都很聰明,可上課總愛撥手,趴著,這樣肯定影響聽課效率,老師總要犧牲上課時間,停下來指正,希望這些家長能夠回家加強監督。也有一些同學,原來有類似的小毛病,但現在有進步了,我很為他們感到高興。

(三)說話習慣

前面我已經講到,真正的語文學習,從課文教學開始。為什麼這么說,從課文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所以,在這一塊,我想結合我們班的一些例子,重點講一講我的做法和想法!我從教拼音開始,就要求小朋友回答問題要有一句完整的話,比如: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不能簡單地說小猴,要說我在圖上看到了小猴在乾什麼!甚至要求更高一些,我會讓孩子把圖上的內容連起來說一小段話!這么做都是為課文的學習做準備。因為在課堂上,反映一個孩子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就是——說。對於老師的問題,你準備怎么回答,用怎樣的詞語、怎樣的句子來回答。能說,以後才能寫,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你們只有一個孩子,可能比較性不強,但我面對45個孩子,從孩子的回答中,我已經能感受到孩子語言能力上的差異了!比如:柳樹。第一個孩子:“我看到了一棵柳樹。”第二個孩子說:“一棵綠綠的柳樹”,我覺得不錯,會觀察顏色了;再叫一個:“一棵碧綠的柳樹”,更好了,能用一個比“綠綠的”更有品位的詞了;最後一個了:“我看到了柳樹姑娘碧綠的柳枝在飄來飄去”,我更高興了,能稱柳樹為姑娘,而且能把一棵柳樹說活了,過後,我問她怎么會說的,她說是聽故事聽來的,所以影響孩子表達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家長的早期智力的開發,給他學得多,講給他聽得多,他知道的東西也就多;第二、孩子自身是否喜歡讀書。學了拼音,學了字,我推薦家長給孩子讀《媽媽講故事》《365夜》,這些書文筆細膩,情節生動,對孩子說話能力,寫作能力都很有提高。上周一班隊課講故事,一個小朋友講了故事,我對這個故事中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太陽出來了,給小花鑲上了一道金邊。”這句話很簡單,但很美,寫出了花兒在陽光照耀下的美麗。我想這個孩子既然能把這句話記住說出來,以後遇到寫花兒的作文,就一定會無意地把這句話寫上,那這句話就是作文的一個亮點。看到了好故事,讀到了好句子,能記住並能自己說出來,那這些東西就變成自己的了,長此以往,不愁不會說話,不會寫作文。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濃厚的讀書興趣絕對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四)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