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年底工作總結範文

面對一年的工作,要總結的也不算少,德能勤績,方方面面,有勞作,也有汗水;有課題實驗,也有科研“成果”;有認真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也有對差生的苦口婆心的輔導;有活動的策劃,也有活動的組織和……

下午看“阿常”的部落格,突然對他的自我介紹有些感悟: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和自我思想的現代公民,作為教師,我試問自己,我的自我“思想”是什麼?年度總結倒不如梳理一下自己一年的“思考”,讓自己長時間的“思考”一些問題,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思型”教師,讓自己在新的XX年裡繼續向著“學者型”教師的目標進發。

一、對“有營養”數學課的思考

年初,我有幸聆聽了吳正憲老師《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的報告,報告中吳老師把能促進學生長期發展的數學叫做有“營養”的數學,吳老師說,數學教師既要遵循多年來的數學課堂教學經驗“教的規律”,又不能忽視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學的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數學知識為載體,要讓學生真正獲得數學學習的思想和方法。

如何讓學生學數學學的有“營養”呢?這一年裡,我結合教學實際,深挖教材內涵,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如:練習課上,小狀元第14頁第9題引起了我的重視。

在一塊積木的六個面上分別塗上白、藍、黃、紅、綠、黑六種顏色(圖略)。請你寫出,黃色的對面是(  )顏色,白色的對面是(  )顏色,紅色的對面是(  )顏色。

在備課時,我在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注重向學生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

師:根據你的直覺,你覺得黃色相對的面是哪種顏色?

生1:是紅色

生2:不是紅色

生3:絕對不可能是紅色

師:為什麼“不可能”呢?

生4:因為從第二個圖可以看出,黃色和紅色所在的面是相鄰的,不可能是相對的面。

師:說的太好了,黃色和紅色是“不可能”相對的,你們明白了嗎?(快速轉折)哪種顏色也“不可能”和黃色相對?(稍微停留後,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生1:藍色也不可能和黃色相對,因為它們也是相鄰的兩個面。

生2:白色和黑色也不可能和黃色相對,因為它們也是相鄰的兩個面。

生3:那只有綠色和黃色相對了,因為六種顏色被“排除”掉了五種,“排除”過後,剩下的就是“答案”。

師:你們能用“排除”法找到了和黃色相對的面,太棒了!和白色相對的面是什麼顏色呢?請你們在“排除”之後找到“答案”!

……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思考

年初,在北京高效課堂研討會上,我有幸看到了張素蘭和李景龍夫婦的著作《打造合學教學動車組》,動車的含義就是讓每一列車廂都有動力,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的動力,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高效。此書中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五步教學模式,即學(感知自學)——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饋)——教(精講提升)——達(當堂達標)。這裡,既有生生之間的合作,也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既有小組內的合作,也有全班範圍內的合作。各學科根據自己的特點,可創新靈活的運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頭腦,都是能夠被點燃的火把。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儘可能自己來解決問題,形成學生思維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鋒,喚醒學生身上的潛能,點燃他們頭腦中智慧的星星之火,使其對問題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我看來,此舉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變革。

回想起自己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基本上是課堂講授的一個“補充”,我還在備自己的“教案”,還沒有想過要備學生的“學案”。一年來,我一直在找機會嘗試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比如,今年11月份,我們教研組發現學生沒有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是不是我們在教學中“牽引”的太多,“控制”的太多,學生變得沒有“自我”了呢,學生在學習後沒有自主的“思考”與“回味”,更沒有對自己學習的“規劃”與“展望”,學生是在“被學習”。因此,我們發動學生在數學日記中讓學生進行“學習反思”,並取得了一些效果,一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增強。

三、對職業生涯的思考

曾幾何時,我一直標榜自己是把工作看作事業來做的,可實際上如何呢?如果沒有“全國國小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成長交流會”上專家對我的觸動,我可能還不會反思我自己的工作狀態,我工作,我真的快樂嗎?

錢守旺: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講出來就沒有底氣!

11月14日上午,在姍姍來遲又匆匆結束的開幕式之後,坐在講台上的第一個專家是數學特級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錢收旺老師,他娓娓道來,平穩的語氣中透著幾分剛勁,我詫異,匆匆而來的錢老師在做報告時竟還有這么大的激情?在錢守旺老師列舉出大量的鮮活的事例之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錢老師說,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講出來是沒有底氣的!我明白了,錢老師講的“真”例子,說的是真“研究”,錢老師是用“心靈”在做報告,所以,錢老師是有激情的,錢老師是快樂的!

李嘉駿:做 “真”研究,抓“真”問題,就會出“真”東西。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李嘉駿的報告《求真務實,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李老師開篇就講“真”字,李老師說,我們的教育“真”的出了問題,就出在“真”字上,李老師通過對比,通過照片,讓我們看的非常“真切”。李老師說,課堂教學應該回歸“原始”,應該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比如,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真實”的感受,要與學生進行“真心”交流,要和學生“心心相印”,只有用“心”教學,才能快樂工作。從李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快樂”,他身上完全沒有四十多年繁重教育工作的勞累的“痕跡”,有的是一直研究“真”問題、出“真”東西的快樂。

劉加霞:理念—信念—信仰。

全國著名的教師成長研究專家、北京教科院教授劉加霞博士在為我們做報告《如何進行深度的教學反思》,劉老師講了很多寫教學反思的方法和技巧之後,最後卻落在了被我們忽視的三個相關聯的詞語上:理念—信念—信仰。劉老師說,課程改革進行了好多年,理念大家都有的,誰都能說出一大堆理念來,但是,這些理念能否變成自己的信念呢?如果沒有變成自己的信念,又何談變成自己的信仰呢?“信仰”這個仿佛已經過時的詞語,是否是在說明,寫深度的教學反思,是否是讓我們從最根本的“心靈的思考”開始寫起呢?

吉春亞:這是我“修行”的結果!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在課堂上,一直用喜盈盈的笑臉和學生交流,一直用甜美親切的聲音啟發學生,當主持人讚美吉老師年輕靚麗的外表時,吉老師笑了,吉老師說自己已經有一個上大三的兒子了,頓時全場譁然,吉老師忙說自己出外講學,不管有多匆忙,她的臉上從沒有一絲倦意!原因是她信“佛”,她的“年輕”是她“修行”得來的。

是啊,只有“真心”的研究問題,只有研究“真正的”問題,只有用“心靈”研究問題,就好比心中有“佛”,這個“佛”可以讓你淡定自如,平靜如水,在這個“佛”面前,一切的虛偽、虛榮、哀怨和浮躁都煙消雲散了。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腳下也有一條快樂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