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新教師工作總結

此外,我們還廣泛開展主題活動的實踐交流工作。在交流過程中鼓勵教師用理論來分析同伴的教育行為,通過分析,進一步地學習理論、內化理論;通過分析,也為教師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打好基礎。

(二)結合家長工作的開展,探索教育資源整合的新方法。

家長工作一直是我園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又對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家長工作進行了探索。

首先,我們利用開放半日活動的機會向家長宣傳二期課改和主題活動,讓家長明確幼稚園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法。其次,各班確定了各自的主題以後讓家長共同參與討論主題開展的內容。這樣既讓家長了解了教師的教學目的,也明確了自己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所應承擔的職責。最後,教師們利用各種途徑,如:家園之窗、家園通訊、家園聯繫冊、家長參與活動等各種手段積極拓寬與家長間的溝通渠道。由於這些措施的實施,家長普遍對幼稚園的課程改革表示理解,從而更願意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的開展,由此也自然提高了幼稚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四。在桌球活動中,探索建構幼兒良好情感品質的新方法、新途徑。

(一)繼續開展桌球活動遊戲化的研究,提高幼兒的

活動興趣。

從陳鶴琴先生的遊戲理論獲得感知:任何教育教學活動均應讓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在毫無壓力的環境中,在不知不覺的玩耍中習得經驗。本學年我們重新整理了以往的桌球遊戲冊,並根據課改精神對桌球遊戲進行梳理,同時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把握和處理桌球遊戲與桌球技能的關係。桌球活動的遊戲化,在培養孩子運動協調能力及健康情緒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二)在桌球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品質。

3~6歲的幼兒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強,抑制過程弱,他們富有熱情,情感體驗易受外因影響,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緒易受感染。所以,我們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特性,創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如在一次混齡桌球活動中,小班孩子看到大班的哥哥姐姐熟練地持球本領很是羨慕,於是他們也想模仿。可是由於小班幼兒對精細動作不能掌握,所以球一到他們的板上就掉下來。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灰心失望。見此情景,大班老師靈機一動,鼓勵大班孩子為小班弟弟妹妹設計一塊獨特的桌球板。這下,大班幼兒可忙開了,他們紛紛想辦法、找材料來嘗試製作,一次不成功就第二次、第三次……,經過許多次的嘗試,他們終於設計出了一塊塊獨特的桌球板。有的在桌球板外圍用硬紙圍個圈擋住滾動的球,有的在桌球板表面貼一塊同樣形狀的厚布以增加摩擦力,還有的乾脆在板上粘一隻一次性的小碟子……經過這樣一個活動,不僅培養了大班孩子的創造能力,同時也讓他們體驗了作為哥哥姐姐要愛護弟弟妹妹的情感。

以上是我園在這學年的主要工作,由於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具有未來性、超前性、動態性,所以我們現有的師資水平、教學環境和辦學教育觀念的支撐點還不時顯示出種種滯後性,還不能完全滿足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在下學年中,我們重點要把工作做實、做深,將辦園特色與幼稚園的整體教育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