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大班期末總結

(4)在活動中我們注意保留幼兒參與活動的足跡。美術作品和小製作按主題分別放到紙盒進行保管,對於大型作品通過照片形式進行保存。語言區的資料按主題分袋存放,有順序張貼,便於幼兒查閱複習。結構遊戲幼兒搭建的大型主題通過錄像和照片進行保留。並創設大班主題活動資料庫,為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依據。

(5)本學期注重自然角與種植角的創設與管理。在種植區的創設及種植種類方面教師將與幼兒一起討論確定。師幼共同種植大蒜,洋蔥、鬱金香等,製作了種植區的標誌。一起根據季節播種、除草、施肥、收穫,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我們充分挖掘自然角的三維空間,將自然角分為若干個試驗區:看看我們的根象什麼;從哪裡長出來;我們的葉子一樣嗎?那種材料好?種在哪裡長的快?誰先發芽?追太陽等,並讓每為幼兒建立了記錄本,同時鼓勵幼兒主動管理自己種植的植物,進行觀察記錄,並協助幼兒保留活動中的參與足跡。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滲透環保教育,美化班級環境,成功地接待了青島市綠色幼稚園的檢查,為迎接期初視導做好準備。

3、深入的理解目標,不斷的拓寬活動的廣度與深度。

如:在進行"動物世界”活動時,我們認為開展這樣的主題,既是幼兒興趣所向,又為幼兒自主進行探索打下基礎。在探索中,我們嘗試減少教師單方面的強化,鼓勵幼兒通過蒐集的資料主動探索,幼兒對探索具有強烈的興趣,因此他們從探索水生動物、陸地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到動物的秘密等,於是,我們不僅把目標定位在探討動物的秘密,還定位在培養幼兒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上。

在主題活動"秋天”中,我們在一日活動中各環節豐富幼兒有關秋天的知識。點名時,我們請幼兒說出秋天都穿哪些服裝,秋天的大樹變成什麼樣子;進餐時給幼兒介紹秋季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最好吃,多吃水果,鼓勵幼兒多吃蔬菜有營養等;外出散步時鼓勵幼兒感知秋天的秘密,比較冬天、夏天的風吹在身上有什麼不同;活動區活動時,組織幼兒玩季節拼圖,了解季節特徵;在語言區啟發幼兒講出秋季人們的主要活動;每天請早來的幼兒在氣象台記錄氣溫,並和第一周氣溫進行比較、統計;在科學區,組織幼兒觀察雨的形成,使幼兒了解水變成水蒸氣滴落下來變成雨;在戶外活動前,請幼兒討論秋季自我保護的方法;對於每天按時來園的幼兒我們發給小貼上予以獎勵,表揚他們不遲到,能堅持天天來園;在散步時,和小朋友一起觀察動、植物的變化……。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育目標。為了鞏固幼兒對知識的掌握,兩位教師在每天的離園前組織幼兒複習鞏固所學內容,並利用小紙條的形式把學習內容進行列印,讓家長配合幼稚園複習知識,減少教育的空白。

4、幼稚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

(1)本學期,我們靈活運用了集體的、個別的、口頭的、書面、電話的等多種形式和方法與家長溝通。

(2)結合教育目標,邀請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如蒐集教材和材料,評估、記錄幼兒在家中的表現等。同時,以家長聯繫便條、家長會、焦點話題、面談的形式與家長交流、討論。

四、本班幼兒發展情況。

在共同生活方面。

(1)開學初期,我們運用家長問卷的形式了解家長的困惑,並通過《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家長關心的問題,介紹幼小銜接關鍵所在,使家長深刻理解,入學前的準備並非是單純的知識灌輸,重要的是良好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家長走出入學前準備的誤區,更好與幼稚園配合。

(2)增強幼兒對學校的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幼兒參觀學校,讓幼兒熟悉學校環境,了解學校生活,讓幼兒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不隨便出入教師,不隨便說話,發言先舉手,大膽回答老師提問。其次,了解學校與幼稚園的不同,使他們有思想準備,並且樂意接受一些入學前的準備和訓練。

(3)向幼兒進行愛學校、愛學習教育。利用講故事、圖書、幻燈、學習課件等形式,連續不斷的向幼兒介紹革命前輩童年時代渴望上學,刻苦學習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

(4)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如訓練幼兒坐姿、握筆姿勢、整理學習用品,我們通過一日個環節及時糾正幼兒的正確坐姿及正確的握筆姿勢。在日常活動中及時提醒、指導幼兒用完活動用品及時整理,放到指定地方,並請家長在家中加強督促、配合教師,共同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時我們又利用隨機教育法,使幼兒的生活習慣落實到行為上,並逐漸內化為品質。如有一次,一個不愛喝水、不愛吃青菜的幼兒突然鼻子出血,我們發現後馬上帶這位幼兒到盥洗間沖洗,其他幼兒都跟在後面問怎么回事。一個小朋友說:"我媽媽說,不吃青菜,鼻子就會出血。”我們意識到這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良好機會,便及時進行了引導,對他們說:"這個小朋友說的對,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光要愛吃青菜,還要不挑食、不偏食、多喝開水,這樣鼻子就不會流血。”孩子們聽完老師的話,都信服地點點頭。這樣的事情是孩子們親身經歷的,因此易於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本班幼兒生活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