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老師寄語

難題於是出現。從個體主觀的觀點看,我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切,重如泰山。我的生命完結,世界也就跟著完結。我是宇宙的中心。但只要離自己遠一點,從客觀的觀點看,我又必須承認,我只是萬千松子的其中一顆。

我的生命完結了,世界仍然存在,一點沒變。我的生命如微塵滴水,毫無分量,很快遭人遺忘,後面有更多來者。這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每次去完殯儀館,目睹至親好友片刻化成灰燼,返回鬧市,再次面對笑語盈盈的人群,我總有難言的傷慟。那一刻,我看到生的重,也看到生的輕。

既然我們的人生路線圖早已畫好,這中間的曲曲折折,真的有分別嗎?

我想我們總是相信,那是有分別的。對,即使我是長在深谷無人見的松子,終有一天跌落荒野化成泥,我依然不會接受,我的人生和他人毫無分別,更不會接受我的人生毫無價值。但這是自欺嗎?我們是在編織一張意義之網安慰自己嗎?我不認為是這樣。所有意義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之所以困擾我,說到底,是因為我意識到“我”的存在,意識到“我”在活著自己的生命,並在規劃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沒有了一己的主觀觀點,只懂從一客觀抽離的角度觀照自身,我將無法理解“我”為何要如此在乎自己。我們必須先意識到“我”的存在,並在浩瀚宇宙中為“我”找到一個立足點,意義問題才會浮現。

所以,即使我是一顆松子,也不必因為看到身邊還有無數更大更美的松子而顧影自憐,更不必因為默默無聞而覺一生枉度。我真實經歷了屬於自己的春夏秋冬,見證一己容顏的變遷,並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體味生命賦予的一切。這份體味,是別人奪不走也替代不了的。

這份對自我存在的肯定,是我們活著的支柱。這個世界很大,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生命,但我只能從我的眼睛看世界,只能用我的身體和心靈去與世界交往。只有先有了“我”,我們才能開始思考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但問題並未在此完結。因為一旦有了“我”,自然也就有無數與“我”不同的他者。我們的樣貌性情能力信仰家境出身,千差萬別。有了差異,便難免有爭。

我們於是時刻將他人當作對手,並要為自己爭得最多的財富地位權力。各位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可能感受最深的,正是這種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我們未必喜歡爭,但卻不得不爭,因為所有人都告訴你,世界就是一個競技場,只有爭才能生存,只有爭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人世間種種壓迫宰制異化,遂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