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師德修養的思考

尊敬的黨組織:

面對二十一世紀,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在於教育,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教育的質量決定於教師。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奠基人,是培育人才的人才。教師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民族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故新時期一個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應具備: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獻身教育,甘為人梯。

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教師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教育事業是關係人類社會的千秋偉業,每位教師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精神,從高度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出發,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上,全心全意熱愛每個學生,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指導,同樣的信賴和尊重,同樣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沒有不好的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創造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個學生,這是現代教師的不懈追求,這是教師正確處理與學生的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同時也是教師這一神聖事業的無尚光榮的崇高品質的體現。熱愛學生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必要條件,是了解學生向學生學習,貫徹教學相長的原動力,在學生方面,只有感到教師的愛,才會主動地、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不了解學生,不細心地研究學生,即使當了多年教師,也難以達到與學生心靈相溝通,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你再有什麼 “金玉良言”,學生也聽不進去。只有懷著滿腔熱情,以極大的耐心去探求學生思想動態,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良好的師德修養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根據教書育人的宗旨對教師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也是教師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學生。學生人生觀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師的課堂教育,而教師的個人品格、行為習慣、言行舉止以及處世方法,給學生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更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識更能影響學生。由此看來,教師能給學生施以影響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時候是習慣,是心態,是做人的標準。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學生們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師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要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處處給學生做出榜樣。試想,如果一個教師在課堂上義憤填膺地抨擊各種醜惡現象,走出教室卻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迎合或追逐,這種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為,對學生會產生怎樣的不良影響。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每一位教師都應刻苦學習,嚴於律己,努力踐行,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現在已進入資訊時代,這對青少年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會受到各種思想文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思想更為活躍。因此,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為人民教師,必須自重、自勵、自愛,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意識和使命意識。唯有教師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高尚的師德水準,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擔負起為祖國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

總之,為人師表,身教育人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身教最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無愧於社會、家長和學生;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

匯報人:xx

XX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