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環保教育心得

二、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環境意識

1、教育的成功關鍵是任教的教師。如果教師沒有在他們的授課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的知識、技能的行動,那么具有環境意識的學生就不能產生。為此,學校專門開設了環保教育的綜合實踐課程,利用教學提高學生對創建綠色學校的認識。

2、定期組織學生出刊環保教育、環保知識的手抄報。用調查報告、繪畫、手工等各種形式主題鮮明的活動來宣傳環保內容。如“社會調查”、“好行為從娃娃抓起”等。內容豐富多彩,既有童趣又有意義,並且都是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製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和環境意識。

3、利用宣傳欄進行宣傳。

4、利用黑板報進行宣傳、結合植樹節、環境日、無菸日等有關活動、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宣傳。

5、組織大型的宣傳活動。如:組織高年級學生到街道進行清掃、清除樹木、電線桿上的廣告等活動,使學生受到愛護環境的教育。

三、通過班會、少先隊活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活動期間,對學生進行“愛護校園、美化校園”的教育,每周一的大型升旗活動、升旗講話是對全校師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機會。每期少先隊根據學校工作的實際,利用2-3周的升旗活動時間,對學生進行綠化、美化、愛護校園的主題教育,主管領導及發言的同學都會圍繞環保內容撰寫講稿,有理有據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每位班主任,每學期都要利用班會活動時間,有計畫、有目的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愛護大自然,愛護動物等環保教育。

四、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滲透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時想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教材的實際、有機地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和習慣的好途徑。充分發揮主陣地的作用,要求所有任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教材實際、將環保教育納入自己的教學計畫之中。做到環保教育有目的、有計畫、有教案。各學科教師能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制定不同的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愛護動物等教育目標。通過課堂滲透,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生動、富有感染力的環保情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為順利開展其他方面的環境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感情基礎。

五、取得了成果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養成了“三種習慣”。

1、自己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傷害小動物等對環境有害的事。

2、節約不浪費。

3、保護環境衛生。

絕大多數學生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物,從不毀壞草坪,不攀折樹木,不亂摘鮮花。學生們都能自覺保持環境衛生,不亂扔紙屑和果皮,使校園環境優美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