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術教學心得

關心和愛護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老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待的眼神,都是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的力量源泉,使自己成為學生樂於親近、樂於仿效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

其次,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儘可能創設一些直觀的、生動的和有農村特色的教學情景。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幽默風趣,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老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根據學生興趣特點和認識規律,勇於創新,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從而使學生在這種長久而不間斷的娛樂中受到藝術薰陶,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元素無處不在,並逐漸學會自己去感受美、欣賞美,由此產生創造美的欲望,最終接受和親睞你的美術教學。例如,我在上湖南版八年級上冊第2課《蒼松翠柏》里的“山、石、樹”的畫法時,這是繪畫技巧課,我便利用尖峰地區的優勢資源,把學生帶到當地有名的國家原始森林公園——尖峰嶺去參觀、遊玩,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和魅力。然後採用同步觀察演示法,即教師和同學們一起觀察,同時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讓學生看到作畫的全過程,覺得有趣,自然就樂意去學了,並能畫出他心中最喜歡的風景來。這樣既能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了美術技巧,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再比如上雕塑課,農村學生不可能都有橡皮泥做雕塑練習,但是我可以利用農村的條件來上,讓他們再回到童年的玩泥巴時代,讓學生自己到田野里挖泥、玩泥,然後我在課堂上採取兒時的“捏娃娃”遊戲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造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讓學生在快樂中吸取和掌握技能。

二、既抓雙基訓練,又注重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能力是當前美育的首要問題,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設計製作課,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保障。根據這一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著重把基礎訓練放在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初期,打好素描、色彩、圖案、美術等方面的基礎,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最後通過一系列的設計課,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和設計意識,進一步推進美術素質教育的進程。另外,在上設計課的過程中應可能讓學生聯繫實踐設計作品。比如我在上初二家用電器設計課時,我把自己設計的電視機作品展示給學生,同時也講解了我的創造思路和設計過程。只有當學生懂得“學之有用”時,便自然有興趣去學這樣一種本領,從而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課內外相結合教學,創建學習氣氛

像我們這樣落後偏遠地區,由於學習材料缺乏,信息閉塞,學生底子薄,如果按照美術教材的要求去授課,有些課程很難順利完成,同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採取了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方式,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