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學心得

一、系統的改革指導思想和明確的計畫實施方案是“模組”教學的主要基石。

任何改革如果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計畫方案,就顯得沒有說服力。無論是課程改革的設計者,實施者、指導者、還是對課程進行實際操作的體育教師,都應該從本質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制定出一整套系統性強,可行性強的計畫方案,並深入探究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完善方案。

二、“模組”教學應儘量解決全部學生的興趣性、自主選擇性和參與性。

較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模組”教學的特點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系統練習,這不僅促進和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也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之一:運動參與目標。目前,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選項教學只是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要求,另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可以說選項教學沒有完全達到其效果,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志願來調整教學班的分配,力圖能滿足每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減少對選課行政干預,那么在 “模組”教學才能夠突現其作用。

三、不能只加強對學生“一專”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對運動技能目標培養,身體的全面技術技能不能夠充分發展。

不能單純的把“模組”教學理解成為三年之中對學生只進行某一個項目的學習和訓練,要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發揮傳統教材中“三基”的作用,學生根據興趣選擇的項目,具有不固定性,不同的學期,不同的態度和觀念可能導致選項教學的不穩定性,所以要用完善的制度來約束學生的選擇方式和內容;同時不能摒棄傳統教學中發展基本技術技能的教材內容,在發展基礎的同時進行專項培養,在此基礎上合理的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的全面發展。

四、應形成較小的學習團體,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更加細化,為“模組”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首先是要在課時計畫中體現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表述。其次,通過教學形式的創新和具體的教材教法包括教師的語言來滲透這兩大目標。在正常的教學中,“模組”教學為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提供了條件,使學生在練習中容易形成較小較集中的學習團體。我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協會,使學生在社團活動時通過體育骨幹或聘請老師指導來進行練習,鞏固和提高平時教學中的學習內容,使學生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

通過社團活動和課外活動的制度化,促使學生依據個人運動基礎和興趣分項、分層,在有利於資源共享的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啟迪,從而進一步發展鞏固自身素質。

五、教師應形成專項備課組,不斷進行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套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探究。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主導的研究性學習,為學生課外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搭建平台。根據課的安排和教師的資源配製來看 “模組”教學完全具備形成教師進行集體專項備課和研究性學習的條件。教師也應該有效地利用資源,開發創新新課程,在繼承傳統的項目基礎上通過新課程和新的教學理念、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多方面的學習興趣,提供更多的學習需要,這要求體育教師要完全發揮體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