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為不斷深化我省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提升高三歷史教學和備考的實效與質量,全省高三歷史教研會於XX年9月4日在東湖中學閃耀開幕。 來自北京武漢宜昌的專家和老師在會上展現了具有鮮明特色、精彩紛呈的高質量報告和示範課。這次會議會期雖短,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求真務實。

本次活動追求方法牽引、點撥提升、和諧發展的目標;從聯考試題命題思路、聯考試題分析評價、聯考閱卷評分和2024年聯考第一輪課堂教學複習的角度,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層面上探討高中新課程改革、新聯考要求和發展趨勢與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三者的有機結合,尋求促進高三歷史教學和備考有效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第一天上午是由國家聯考命題專家組歷史試題命題專家郝瑞庭作了《全國聯考文綜——歷史試題命題原則與發展趨勢》。這個報告從命題的角度來探討新課改的理念,強調“課改引導聯考,聯考推動課改”。歷史新課程的三大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考查的內容上,強調是歷史課程知識而不是歷史教材知識;考查的內容與教材的內容不一定有點對點的直接的聯繫;考查的目標更側重於思維能力的考查,而不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識記。這就要求老師要用課程觀去教學生,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新課程觀背景下,強調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成為必然,體現課改理念,關注學習過程與方法,將以往考查知識為重點扭轉到對考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

郝老師提醒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歷史常識、史觀的考查。

2、突出主幹知識的考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會變遷中的歷史背景。

3、用各種方法激活考生思維: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換例法,儘量將問“是什麼”變為問“為什麼”

4、學科內綜合試題的試題結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試題能力與目標:突出歷史認知能力的考查,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的關係,辨證的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選修模組:範圍不拘泥於教材內容,考核目標側重於歷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華中師大一附中的陶濤老師作《XX年文綜歷史聯考回顧與展望》的報告。先對XX全國卷分析試題特點:1.完成傳統聯考的平穩收官;2.彰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實現重點、熱點問題的科學考查4.關注中國歷史,強化史學功能。最後對教學、備考提出建議與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義的專題。

目前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是知識點的堆砌,在教材外,無節制地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史實,於是出現多種教材同時用,新老教材結合上等情形。“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考試測量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實質是把握歷史學科的功能,根據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掌握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設計有效的專題。另一方面,聯考命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即結合時下中國發展的熱點話題,運用歷史知識加以闡釋,以形成正確的認識。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卷37題以“民本”與“民主”為切點,探究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希望引導大家形成認識: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單純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時事熱點,從歷史的角度正確考察當下發展問題,是備考中專題設計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