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學習體會講話稿

何為學生?學生活的知識,學生活的技能,學生命的意義。既然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那就難免會犯錯,學生犯錯的時候一般就會遭到懲罰,對嗎?這裡我想給老師們講個“樂妻勸婆”故事:

古時候,有個叫樂羊子的人外出求學,七年沒有回家,婆媳倆相依為命,家境非常貧窮。有一天,婆婆嘴饞,竟然偷殺了鄰家的一隻雞,樂羊子的妻子知情後,並未發火。當婆婆把香噴噴的雞湯端上桌時,她卻不動筷子。婆婆忙問何故,她傷心地說:“媳婦無能,沒能侍候好婆婆,使得飯桌上有了別人家的雞.”說著,樂妻淚如泉湧。婆婆羞愧不已,食慾全無。

當我讀完故事,我被樂妻反話正說、以退為進、促婆婆反省的做法深深感動。同時,也為自己先前要“教訓”學生的想法感到慚愧。試想,倘若樂妻當時只是簡單地責備婆婆這么大年紀還偷偷摸摸,殺鄰家的雞,那效果將會是怎樣的呢?

所以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老師,您是怎么做的呢?所以,我很贊同陳繼英專家針對這種現象提出的觀點:偏愛後進生,厚愛特殊生,博愛中間生,嚴愛高才生。只要老師的心理有這把天枰,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了。在這裡,我想給老師們一點建議:沒有不犯錯的學生,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給他們多一點自信,多給他們一個讚揚,放下我們那有色彩的眼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德育人,以心護人”用心去與學生共渡一生。當你帶著微笑走近教室的時候,裡面肯定會布滿陽光。